曾幾何時,北京城市建設步伐一日千里,自卸車市場火爆得一塌糊涂。然而,隨著近年來國內經濟下行,商用車市場受到嚴重沖擊,自卸車需求量一降再降,甚至跌至谷底。經歷了2015年的慘淡收官,2016年,北京自卸車市場陡然回暖,大好形勢下,經銷商卻經歷著“幸福的煩惱”。
銷量激增 樂壞經銷商
“今年的自卸車銷售形勢比去年要好上很多,開年至今,我們已經賣出14輛。要知道,去年全年我們也只是賣掉了1輛。”北京捷馳汽車商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邱捷告訴記者,從今年2月開始,北京的自卸車銷量便一路上漲,尤其3、4月,簽單率更是創了近兩年新高。
同樣,北京長春萬榮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郭曉東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說,受北京年內多個工程的帶動,自卸車在持續下滑后迎來了小爆發。從目前銷售形式看,今年是近幾年北京自卸車市場表現最好的一年。
走進北京銀漢華星商貿有限公司所在地,曾經排滿場地的綠色自卸車如今所剩無幾,總經理楊建斌透露,相較于去年慘淡的市場,今年的自卸車銷量陡然上升,1~5月共斬獲幾十輛訂單,這樣的業績放在去年是無法想象的。
項目啟動 帶動市場需求
據經銷商介紹,北京自卸車回暖多受益于市內多處大型項目工程的啟動。郭曉東表示,公司今年所售自卸車多銷往昌平、房山等地,此外,其他區縣也有個別項目對車輛有需求。
至于一直備受關注的北京大興機場建設項目卻讓不少經銷商有些失望。據悉,由于各施工項目幾經轉手,利潤被層層盤剝,導致運費過低,對使用U形斗車輛的北京用戶來說幾無吸引力,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求。
楊建斌的一席話證實了這一情況。他說,大興機場建設多使用北京周邊的外地車,因為北京對車輛的環保要求較高,自卸車多為U形斗,這一設計雖然不易粘箱、密閉性好、對環境污染小,但承運能力卻不及矩形斗車輛,且價格較高,缺乏競爭力。
有市無車 煩惱依舊多
自卸車突然走俏,經銷商自然喜出望外。不過,歡喜過后,大家卻迎來了“幸福的煩惱”。
“公司今年銷售的幾十輛自卸車全為庫存車,如今剩余數量不多,相信過不了多久便能銷售一空。如此一來,我們將面臨無車可賣的境況”楊建斌說。
無車可賣?
的確!
據了解,鑒于日益嚴重的城市空氣污染,北京自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重型柴油車第五階段排放標準。而針對公交、環衛、郵政、渣土、班車和機場巴士等7類車型,在今年1月1日執行更加嚴格的京五第二階段(特京五)法規。由于種種原因所致,特京五已實施近半年之久,符合相關標準的自卸車至今未能進入市場銷售,因此,經銷商在消化完手中的庫存車輛后,將面臨無車可賣的境況。
“如今,很多經銷商的庫存車已消化干凈,而符合標準的新車卻遲遲不能到位。北京儼然進入了‘有市無車’的尷尬局面。”邱捷表示。
(來源:機經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