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技術 > 應用實例 > 正文

借鑒美國西部開發教訓談我國西部生態環境保護

作者: 2016年06月30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西部地區地域遼闊,區域差異大,生態系統類型多中央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于挖掘我國西部地區的巨大資源潛力和市場潛力,促進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提高西部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強民族團結,保持

  西部地區地域遼闊,區域差異大,生態系統類型多中央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于挖掘我國西部地區的巨大資源潛力和市場潛力,促進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提高西部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鞏固祖國西部邊境的邊防安全,都具有重大的意義。然而,西部地處內陸地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人口承載能力比較低,多年來不合理的經濟開發活動導致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當初西部開發的經驗教訓,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第一位。生態環境建設直接關系到西部大開發,是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1美國西部開發的教訓19世紀6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猛發展,資本由美國本土的東部向中部和西部開拓,對西部的大片土地進行開發,拓荒者潮水般地涌進了西部草原,無節制地開墾和過度放牧造成了地表水土的嚴重流失,土地的物理化學性質變壞,水、土、氣、熱的生態平衡被打破,大風呼嘯,龍卷風夾帶著黑色的土粒和泥沙,鋪天蓋地,形成1934年5月11日開始的一連串的震驚世界的“黑風暴”災難,它使美國的土地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黑風暴”波及美國本土20多個洲,占整個國家75%的面積,大平原404686多萬m2農田的50.8~304.8mm的肥沃表土全部丟失,變成一片沙漠,1934年小麥減產51億Kg,成千上萬的人被趕出了家園。美國的研究部門在有關地區設置了土壤觀測站,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西部開發的過程中損失了2/3的表土,這種損失是無法彌補的。國家為挽回環境遭破壞而投入的財力,是西部開發創利潤的幾倍甚至十幾倍。這一深刻的教訓,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天我國的西部開發一定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避免類似悲劇重演。

  2西部生態環境的現狀樣,生態環境脆弱,西北地區降雨稀少,干旱高寒,林草植被遭受破壞;西南地區地形復雜,長期以來由于資源過度利用,自然生產力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其中長江、黃河源頭地區的嚴重生態破壞已經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水資源極其短缺,同時水資源利用率低下。中國是世界上13個主要貧水國之一,全球年均降水量800mm,而中國只有630mm;中國淡水總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149個國家的第110位。中國的水資源現狀令人擔憂,西部的水資源現狀更讓人揪心:西北5省區及內蒙古西部,占國土總面積1/3還多,而水資源總量只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8%.據介紹,全國153萬多km2的水土流失面積中,西部地區約占80%;每年因上游水土流失進入長江、黃河的泥沙多達20多億t,其中70%來自西部地區。青海東部農區每年因水土流失減少耕地近666.6萬m2損失N、P、K肥23萬t以上;青海湖環湖草原的大面積開墾,造成草地退化、沙化,水源枯竭13.從河西到祁連山區,植被覆蓋率下降,森林面積減少,降水量和冰川儲量減少,河川徑流量不斷降低。林線后移、森林減少后,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減弱,水土流失日益嚴重。

  3西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相關對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要與資源、產業開發相結合。在西部大開發中,完全可能、而且也應該做到開發與保護并舉,相互促進,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實行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一體化。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注意節約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要用社會生態經濟觀點來取代過去戰略目標制定中的單純經濟觀點,即從以產值、利潤為中心的單純經濟指標轉向以社會生態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多元發展指標體系。大多數生態環境建設項目是可以實現產業化的,是既具有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具有經濟效益。如水庫建設,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用水、養殖、旅游等多種功能。又如通過合理的植樹種草,既能防止水土流失,調節氣候,保護物種,又能解決燃料、飼料、肥料、建材,發展畜牧業、森林工業、食品工業和旅游業等。而為了長江、黃河全流域的長治久安,在上游部分地區,則需要將長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擺在首位,暫時放棄部分目前效益和經濟效益,如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等。

  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設要與當地發展相結合。

  西部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較低,尤其是一些山區和偏僻地區,農民還在小塊土地上手工勞作,甚至刀耕火種,生活貧困,為了生存而對土地進行掠奪性墾殖,為了生存而對森林亂砍濫伐,在找到替代途徑之前,只能向自然索取,這勢必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必須將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與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通過資源開發利用來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在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條件下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要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增強這些地區的“造血”機能,提高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增加就業機會,發展地方特色經濟,加強水利、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普及科學教育,推廣實用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科學用水、節水是解決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和干旱的基本策略。首先要制定適合區域特點的水資源解決方案,改扶貧性找水為戰略性找水,從根本上解決水的問題和干旱問題。其次,要建立水資源統籌管理體系,科學經營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提高水價也是保證有效利用水資源的途徑之一,但要采用雙軌制或多軌制。第三,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選擇節水型的作物和畜禽品種,使用耗水量少的能源,防止水體污染等。此外,工業節水和家庭節水都有很大潛力,盡量做到廢水循環利用。同時,不再建或少建水庫以避免人為增大蒸發水面的面積,造成水資源損失。

  政府組織、全民參與是基本保證,綜合治理是基本方略。治理與預防相結合,治理要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有機結合;預防要將保護、管理、監督執法、監測有機結合。治理要堅持重點、抓主要矛盾,要以江河源頭為主;要堅持科學指導,要以小流域為單元,以流域生態學理論為依據。在山區,治水先治山,治山先興林,恢復森林植被,發揮森林巨大的防護功能。治理要以環境、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為核心,實行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綜合管理;要因地制宜、科學設計、最終形成綜合高效防護體系。

(完)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