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執行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后,截至6月20日的日本貨幣供應量已達400.47萬億日元,歷史上首次突破400萬億日元。
分析人士指出,從現狀來看,由于日本銀行貸款增長乏力,資金未必流向企業。不僅對經濟的提振效果不明顯,還有觀點擔心,未來一旦日本經濟在國際上遭遇信用危機,過剩的貨幣還可能引發日元貶值和物價暴漲等風險。
日本央行的貨幣供應量被稱為“基礎貨幣”。其中金融機構在央行的活期存款余額為300.7萬億日元,剩余的99.77萬億日元以紙幣或貨幣形式在社會上流通。日本央行在黑田東彥擔任行長后從2013年4月起推行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力爭實現2%的通脹目標。2014年10月起的年貨幣供應量提高至約80萬億日元。此外,日本央行視為重要經濟數據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近來連續同比下降,5月的國內銀行貸款余額同比僅增長2.2%,表明個人消費及企業設備投資均增長乏力。
(來源:全球五金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