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6月23日,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清華產業“重科技”創新領域的成績單:依托清華大學豐富的學術資源以及源源不斷的科技成果,清華產業承擔多項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工作,其中包括3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44項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實現了60余項重大技術突破。截至2015年年底,清華產業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超過3萬項,2015年集團研發投入在收入中的占比達到9%。
作為汽輪機與燃氣輪機領域的頂尖專家,蔣洪德院士帶領團隊成立華清燃機公司,自主研發、設計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型燃氣輪機裝備,成功打破了國際壟斷。
多年潛心研究新一代核能技術,王大中院士領銜的技術團隊為中核能源成功實現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堆商用核電站的示范運營,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金涌院士團隊在碳納米管領域的研究成果世界領先,在其有力的技術支撐下,天奈科技成功實現了碳納米管的批量生產和商業應用,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碳納米管生產商。
岳光溪院士團隊開發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煤氣化裝置,成功完成了幾十項煤制烯烴、合成氨等領域的工業應用,為中國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6月23日,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清華產業“重科技”創新領域的成績單:依托清華大學豐富的學術資源以及源源不斷的科技成果,清華產業承擔多項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工作,其中包括3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44項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實現了60余項重大技術突破。截至2015年年底,清華產業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超過3萬項,2015年集團研發投入在收入中的占比達到9%。
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說:清華產業發展的歷程,就是持續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培育創新型企業的過程。
縱觀國際經驗,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各國均依托本國的高校資源建立了舉世聞名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以學興產、以產促研、產學互動”,清華控股通過帶土移植、搭建平臺、金融助力等方式,構建起產學研聯合發展的良性生態系統,將關系到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技術走出實驗室,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真正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以“自主創新 國際并購”為手段,布局從“芯”到“云”的信息產業全產業鏈,紫光集團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芯片設計企業——企業申請專利超過1萬項,平均每天新申請專利超過5項。近年來,無論是APEC領導人會議還是即將在巴西舉行的奧運會,都有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安檢設備“大顯身手”。目前,同方威視已成為全球大型集裝箱檢測系統領域市場份額第一的供應商。而組建于1997年的同方威視,其核心技術正是源自于清華大學。今年4月,厄瓜多爾遭受了7.8級地震襲擊,國家安全指揮控制系統ECU911以迅速反應、處置高效大大提高了救援成功率,得到厄瓜多爾總統高度評價,而ECU911項目正是由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范維澄院士團隊將其在公共安全和應急技術領域的技術成果轉化為辰安科技的核心優勢,使之成為了應急、安全產業領域的領軍企業,在國家重大災害和重要事件的應急措施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方威視、紫光集團和辰安科技都是清華控股成員企業,也是清華產業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經典案例。
以自主研發、核心技術、關鍵裝備為內容的“重科技”如何實現“從追趕到引領”,清華產業堅持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模式,立足清華平臺,在多個世界前沿領域突破了行業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制約,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探索出了一條“重科技”領域的創新之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