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硝基二甲胺 (NDMA) 作為氯化、氯胺或臭氧消毒后的副產物,由于NDMA的分子量和分子體積小、極性強、水溶性高且毒性大,導致傳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難以將其有效徹底地清除。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基于微孔礦物吸附-微波誘導降解技術去除水體中的NDMA及其前驅體二甲胺 (DMA)(如圖)。他們首先研究探討了礦物孔徑大小、表面陽離子密度及類型對水體中NDMA的吸附和降解的影響,優化出最佳的吸附降解NDMA的微孔材料——Na-ZSM-5 (Si/Al=25)。基于對降解產物的檢測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該技術可以把NDMA降解為無危害的小分子物質,徹底解決了其他處理手段中存在的二次污染,根本上消除了NDMA再次生成的可能性。進一步推測微波誘導吸附的NDMA降解主要是通過由微孔中表面陽離子和極性分子吸收微波能量所形成的微觀尺度“熱點”而導致熱裂解進行。
該研究成果發表于Water Research (He, Yuanzhen; Cheng, Hefa. Degradation of 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 and its precursor dimethylamine (DMA) in mineral micropores induc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TER RESEARCH, 2016, 94: 305-314. DOI: 10.1016/j.watres.2016.02.065)。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