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素生產過程中會副產大量含鹽廢水,基于環保要求及資源利用綜合考慮,需要對其進行無害化及回收處理,通常采用的第一步處理方式是蒸發工藝。通過對纖維素含鹽廢水的蒸發,可得到氯化鈉固體及蒸餾水。氯化鈉可作為產品對外出售,銷售去向主要為對氯化鈉耗量巨大的氯堿、日化洗滌、皮革行業。蒸餾水中不含鹽,可供車間生產回用,或經過后序生化處理降低COD后達到無害化處理效果回用,從而形成了廠內生產用水的閉路循環。
1 蒸發工藝介紹
化工生產中蒸發的目的:
1) 獲得濃縮的溶液直接作為化工產品或半成品;
2) 借蒸發以脫除溶劑,析出固體產物;
3) 脫除雜質,制取純凈的溶劑。
蒸發操作的特點:
1) 溶劑的汽化需吸收大量的汽化熱,節能是蒸發操作重點考慮問題;
2) 溶液的物性對蒸發器的設計和操作有重要影響;
3) 不同工況下加熱表面可能析出溶質而形成垢層,使傳熱過程惡化。
為了適應蒸發過程需要面對的物料復雜、能耗高等特點,采取了多種操作方式:
1) 選用不同結構形式的蒸發器;
2) 采用二次蒸汽機械再壓縮技術(MVR);
3) 采用多效蒸發形式;
4) 采用蒸汽熱泵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