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5月26日,北京舉辦了“基因測序賽道掃描沙龍”會,從事醫療投資和基因組醫學研究的學者對基因測序產業發展道路上可能碰到的技術瓶頸進行了相關討論,明確了國產基因測序的產業現狀,規劃了未來產業發展的路線,希望通過實現測序設備國產化,為推動基因測序行業的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我國基因測序行業發展現狀
基因測序是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個體的行為特征及行為合理,如癌癥或白血病。目前主要將基因測序用作生殖健康、腫瘤診斷及醫療、新藥物研發和醫學基礎研究。
從2014年我國衛計委對基因測序開始試點以來,企業快速進入行業,帶動了集中研究和資本聚集;2016年3月,科技部將“精準醫學研究”列為2016年優先啟動的重點專項之一;相關政策的推出,打開了我國基因測序產業走向春天的大門。
基因測序遇技術瓶頸 建立樣本數據庫是關鍵
由于我國基因測序產業起步較晚,與國外先進的技術水平有一定差距,盡管后續我國持續加大對研發的投入,但實際的臨床應用始終難以追趕國際水平。這因為國外基因測序已經建立了基本完整的樣本數據庫,后續的研發活動以之前的數據為基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往能夠實現質的飛躍。
而目前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讀”環節,對基因“解密”的實現較為薄弱。想要將“解讀”晉級為“解密”,需要強大的基因數據庫。這也是我國基因測序產業很難與國際接軌的關鍵原因。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方向東表示,只有實現基因數據和多維度數據的解讀能力,才能早日將我國基因測序技術推向臨床診斷和臨床應用。
實現測序設備國產化 推動基因測序行業創新發展
我國基因測序產業想要步入正軌,離不開技術和資金的共同投入。艾瑞發布的《全球二代基因測序行業投研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基因測序行業僅獲得16筆投資,為互聯網醫療行業的1/20。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基因測序行業相關設備嚴重依賴進口,醫療實際需求沒有大量形成。
5月26日,北京舉辦了“基因測序賽道掃描沙龍”會,對基因測序產業發展道路上可能碰到的技術瓶頸進行了相關討論,明確了國產基因測序的產業現狀,規劃了未來產業發展的路線,希望通過實現測序設備國產化,為推動基因測序行業的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為了實現設備國產化,多方正在共同努力。5月27日,國內基因測序的龍頭企業——華大基因發布了測序應用整體解決方案BGISEQ-500n,標志著中國基因測序儀技術水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也是全球高端測序技術領域首次批量列裝“中國造”;中科紫鑫推出BIGIS二代測序儀系統,標志我國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實用型國產測序儀開始了多領域的測序應用,填補了我國在基因測序產業鏈上游設備制造的一項空白。
近年來,測序技術不斷變革,企業逐漸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國家推出利好政策,讓國內測序設備處于快速發展模式,推動了基因測序行業的創新發展,趕超國際基因測序水平指日可待。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