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染料行業加快了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的步伐。染料企業圍繞節能減排不斷改進生產裝備、工藝技術,并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吸收高新技術成果,大力推廣染料清潔生產制備技術,對染料中間體生產采用加氫還原、三氧化硫磺化等清潔生產工藝改造,減少了廢水、COD等有害物質的產生。
提起環保話題,人人為之關注。隨著國家對環保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化工企業相關的管理措施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嚴格。
面對眾多綠色法規的密集發布,化工行業又該如何面對呢?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表示,化工行業需要在產業結構、空間布局和循環發展上推動結構轉型。
與此同時,為了達到更高的管理要求,化工企業不得不面對更高的環保成本,化工企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成本優勢將大打折扣。在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環保將給化工行業進一步加壓。
湖北楚源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志成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深有感觸地說,“節能減排、保護環境,說起來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做起來則是一件更艱難的事情。這是因為,一方面,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是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必須不折不扣地做到。而另一方面,企業在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投入巨額資金時,還要付出高昂的運行成本,這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是難以兼得的。”
加大環保綜合治理 逐步樹立全方位生態環保理念
由于產能過剩、買方需求不足等原因,化工行業近年來持續低迷,2016年供給側改革大幕拉開,環保將倒逼化工行業整體朝向節能、綠色環保、高新產業發展,但這個過程將有一個艱難的“陣痛”期,如何平穩地度過值得化工人士和環保從業者深思。
隨著環保政策的密集出臺,越來越嚴格的要求,更讓化工行業如履薄冰。5月16日,國家發改委和環保部聯合發布修訂后的《清潔生產審核辦法》(以下簡稱《審核辦法》),并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同時,廢止2004年8月16日頒布的《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第16號令)。
《審核辦法》指出,國家鼓勵企業自愿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的企業,應當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或者雖未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但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超過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構成高耗能的;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
與此同時,5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全面戰略部署,要求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土十條》將重點監管石油開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等行業,嚴格控制在優先保護類耕地集中區域新建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等行業企業。
染料產業作為化工行業的重要 “一員”,這兩年,也處于環保治理的風口浪尖。
“三廢”(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的總稱)治理對染料行業而言,是挑戰和壓力,更是機遇和動力。“十二五”期間,染料行業正是在國家環保政策的倒逼之下,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率先在行業內推行清潔工藝,加強“三廢”治理,也因此較早享受到了轉型升級帶來的成果。
近些年來,多地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并將VOCs(揮發性有機物)作為重點治理對象的同時,有一項以后可能在化工涂料行業帶來深遠影響的環保政策悄然出臺。
據本報記者了解,“十二五”期間,染料行業加快了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的步伐。染料企業圍繞節能減排不斷改進生產裝備、工藝技術,并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吸收高新技術成果,大力推廣染料清潔生產制備技術,對染料中間體生產采用加氫還原、三氧化硫磺化等清潔生產工藝改造,減少了廢水、COD等有害物質的產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環保部門官員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我國環保生態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節能減排形勢愈發嚴峻,染料企業的環保意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在我與企業接觸的過程中明顯體會到,近幾年企業對于社會責任的認同和主動擔當的意識顯著提升。”
“一方面是因為政府不斷加強環境治理力度,對環境違法監管越來越嚴;另一方面,企業經營者特別是較大的企業能夠充分認識到,不做好清潔生產,企業就沒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甚至會毀掉現有的產業。”上述這位環保官員表示。
標簽:化工行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