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質監部門深化審批改革,簡化檢驗檢測機構審批手續。但降低門檻、敞開大門后并不是要放任自流,而是要通過嚴格的事中事后監管來規范機構行為。正是基于這種改革要求,浙江省質監局在深化檢驗檢測審批改革的同時,積極探索建立機構證后監管新模式,在確保機構規范運行,促進檢測市場健康發展上取得了十分積極的成果。
對于浙江省蘭溪市質監局基層站所和稽查大隊的執法人員來說,監督檢查檢驗檢測機構一直是個不好干的活,因為涉及到體系、能力、標準、人員、資質等各個方面的專業性東西實在太多。不過從去年底開始,這個困擾多年的難題得到了解決,浙江省質監局統一設計的檢查表單實現了”傻瓜式”監管,檢查過程只要對照表單一一核實就可以了。最近半年來,蘭溪局基層所共開展巡查8次,發現問題23項,發放整改建議書8份,督促落實整改16項,稽查大隊開展專項執法4次,查獲一家機構涉嫌偽造報告。依據檢查獲得的信息,該局編寫風險排查報告兩篇,報告行業共性問題8項。
蘭溪市是在浙江省經濟發展中處于中等水平的一個縣級市,目前有檢驗檢測機構8家,涉及到機動車安全性能檢測、汽車尾氣檢測、環境監測、建筑工程材料檢測、防雷檢測、產品檢驗、疾病預防控制等,2015年8家機構出具的報告超過17萬份,其中結論不合格的報告接近2.5萬份。這些檢驗檢測結果在服務產業發展、保障社會治理、支撐行政監管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一直以來基層質監部門對機構的監管職責不清、監管能力薄弱,機構違規行為也是屢見不鮮。
蘭溪質監局對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管水平能有如此提升,得益于浙江省質監局和金華市質監局在蘭溪開展的加強檢測機構證后監管改革試點,建立了“四建三查”監管模式。四建是指建立4項工作制度,即建立各主管部門協助監管的大監管機制,把證后監管和行業管理有機結合起來;明確監管制度,理清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各自的監管職責;建立風險排查制度,強化數據信息采集和分析研判,及時發現風險點;建立分類機制,按照誠信標準將機構分成ABCD 4類,實施差異化監管,巡查周期分別為一年一次、半年一次,一季一次和兩月一次。三查是指機構定期自查、部門日常巡查、執法專項檢查。
按照模式要求,蘭溪市建立了機構監管部門聯系會議制度,定期交流監管情況,研討監管難點、熱點,商討聯合檢查方案。按照省市局要求,對監管對象、內容、方式、措施、程序和后處理等6個環節做了細化,明確業務科室負責綜合監管和業務指導,基層質監所負責日常巡查,稽查大隊負責專項執法檢查。對于檢查發現的各種問題,在檢查現場就可以通過監管網絡系統上報市局和省局,同時通過對檢查結構的梳理分析,每季度編寫風險報告。
金華市質監局局長張少華認為,“四建三查”模式進一步明確了市、縣兩級監管權力與責任,為構建新時期多元共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有效解決基層監管能力不足,檢驗機構證后監管專業性過強、難度過大等問題。
浙江省質監局副局長陳振華表示,隨著審批制度改革的深化,為激活檢驗檢測市場活力,浙江質監部門在機構的市場準入審批方面門檻越來越低,手續也越來越簡便,但大門打開絕不意味著放任自流,必須通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保障機構的規范運行。為此,2015年浙江質監局出臺了《關于加強檢驗機構資質認定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省局指導督查、市局重點抽查、縣局日常檢查”的監管機制。浙江省質監局還設計了“四建三查”監管模式和現場檢查菜單,會同金華市質監局在蘭溪試點。
據了解,浙江省質監局在強化監管中還特別重視信息化手段和大數據的應用,他們利用規范的檢查表單,統一了全省的監管要求和尺度,統一了檢查數據的采集。各地檢查后都要及時將檢查獲得的信息數據上傳到監管網數據庫。省局將會匯總數據庫信息并結合其他渠道獲得數據,加強分析篩查,對風險問題及時預警通報,指導基層更有效地實施監管。
浙江省質監局合格評定處處長丁德祥介紹說,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共有檢驗檢測機構1558家,涉及25個政府管理部門和19個檢測領域,年出具檢測報告3700萬份。2105年依靠全系統的合作,實現了檢驗機構全覆蓋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注銷機構54家、責令8家機構停業整頓,有95家機構限期3個月改正,很好地保障了全省機構規范運行,促進了檢驗檢測市場健康發展。下一步,浙江省質監局將按照監管常態化,信息公開化、治理社會化的思路進一步做好機構證后監管工作。
?。ㄔ瓨祟}:浙江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證后監管確保規范運行)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