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熱計量改革正在穩步進行中,供熱企業作為其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是何感悟?今天小編從案例中為大家揭曉供熱企業的所思所想。
案例與數據
北京新城熱力公司現有供熱面積為450萬平米,其中有熱計量裝置的小區面積為200萬平米,占比44%。2011年開始,公司供熱轄區部分小區在建設時安裝了熱計量裝置,熱計量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按面積收費、戶用熱量表分攤法、通斷時間面積法,其中有兩個小區在2012-2013供暖季開始實行熱計量收費。實行熱計量收費的小區A采用的是戶用熱量表分攤法,小區B采用的是通斷時間面積法。
44%的數字似乎已經可以部分印證之前提到的“讓熱力公司感到困惑和糾結的不再是計量不計費的問題”。但現存的電池問題、抄表問題、廠家技術標準的不統一、設備質量的良莠不齊,是否又真的只是技術問題呢?
熱計量帶來的建設運營成本與難度增加
熱計量表的費用
熱計量表的維修、維護、更新、檢驗等都由熱力企業進行組織、負責、管理,最重要的是資金問題。以熱表檢測為例,熱計量表安裝前必須經過技術監督部門的首次檢定,檢測費大致200元/塊,而且每隔2-3年要進行周期檢測,檢測費用、拆卸及重新安裝的費用巨大;熱計量表的更換問題:一般熱計量表的使用壽命為8年,8年以后就要更新,丟失、破壞情況的更換,這些費用都要由熱力企業承擔。
通訊費用
不論熱計量系統采用無線還是有線傳輸,都會產生通訊費用。以無線傳輸為例,每個采集器都需要一張SIM卡,以每月最低通訊包費用10元計算,加上卡費,一張SIM卡一個采暖季大致需要100元。
電源保障的費用
熱計量系統運行的電源保障的費用也是不容忽視。通斷時間面積法中的溫控器、通斷閥、采集器、光纖收發器都需要供電,尤以熱熔型通斷閥最為耗電,每個熱熔型通斷閥是3-5W,一個采暖季的電費數目驚人。熱量表法中的熱量表、IC卡鎖閉閥同樣有電源保障費用,其中雖然熱量表是電池供電,但是每年更換電池的費用不能忽略不計。
熱計量系統的維護還包括一些其他費用,比如備品、備件費用,安裝費用、維修費用等,以及針對不同熱計量廠家設備的人員培訓費用,尤其質保期后,熱力企業在熱計量系統上的運營成本加大,而實行熱計量“多退少不補”的收費政策,熱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受到很大影響。
對于這些問題,供熱企業又有何改進建議?
•?國家應盡早出臺熱計量設備的統一標準與協議;
•?對于熱計量設備的檢定需更加嚴格,質保期需延長,或者制定質保期后設備更換、維修的相應優惠政策;?
•修改現行的“多退少不補”熱計量收費政策,使熱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加,提高供熱企業實行熱計量的積極性。
供熱企業在熱計量收費中有啥好處?
用戶能夠主動節能
實行熱計量供熱方式是為了按需供熱,用戶在供熱期內根據自身對環境溫度的需求調節到舒適的溫度。在收費方式上,傳統的供熱是按面積固定收取,當房間過熱時開窗通風,太冷時就抱怨投訴,所以無論供暖效果如何都不盡人意,但實行熱計量收費后,按使用的“熱量”來收取費用,用多少“熱”交多少費,既能促進節能意識提升,也能體現供熱價值。
企業節能、調控有了數據支持
熱計量系統也為企業提高供暖質量、節能增效提供了數據支持。經過數據分析后,為管理者提供供熱系統節能調控的依據,促進了供熱系統節能調控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發展,同時也為完善熱計量收費奠定了基礎。
企業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控,實現節能降耗
有了熱計量系統數據的支持,企業的調控就像有了眼睛,調控效果會通過用戶的室溫數據反映出來。企業可以根據室溫做針對性調控,在保證供熱效果的情況下,不僅能夠保證用戶室內處于舒適溫度,還能起到節能降耗的作用,這樣用戶與企業都受益,節能才會有生命力。
小編結語
供熱體制改革發展十余年,熱計量收費更是遭遇不少挫折。在這過程中,行業人士正逐步意識到,熱計量不應被賦予太多含義。熱計量收費最主要目的之一是節能,再就是為了實現用熱的公平交易。但同時供熱計量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定任重而道遠。面對推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諸多困難,各級政府、供熱企業和熱用戶需要共同努力,一起迎接未來。
(原標題:有問題、有肯定、有建議,供熱企業自己談熱計量收費 )
標簽:熱計量改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