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經濟的全球化使得環境試驗箱這個行業被引進了中國這個大市場。由于應用領域廣泛,環境試驗箱設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眾多的企業都在盲目跟風,與進口的設備相比,兩者產生了很大的差距。中國需要加大自主研發能力,縮短與國外技術水平的差異。
環境試驗箱是用科技的手段模擬出自然環境氣候,研究不同環境會對現代工業品造成怎樣的破壞性,環境試驗箱的代表試驗有:低壓(高空)試驗、高溫試驗、低溫試驗、熱沖擊試驗、太陽輻射(日照)試驗、淋雨試驗、防潮試驗、防霉試驗、鹽霧試驗、沙塵試驗等。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對環境試驗箱的研發已經趨于成熟,但是與國外的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首先,我國儀器種類眾多,但是智能型儀器起步較晚。龐大的基數讓我國儀器的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程度偏低。
目前環境試驗箱總體特征是高牢靠性、高功能、高合用性,而我國生產的試驗箱牢靠性較差,我國試驗箱與國外試驗箱的差距也恰是在這方面。國外的智能紫外光耐氣候試驗箱已采用變頻調速、新型電機、低工耗、智能化和現場總線等新技能。而國內相同的技術才剛開端起步。
除了技術上的差距,產品質量的差距也依舊存在。從質量性能上來說。進口的環境試驗箱箱體的的密閉性能好,箱壁的熱傳導性能強,并且由于其構造結構的對稱性,使得箱內左右溫度均勻;國產的由于結構不對稱,密閉性能不好,導致工作室的溫度不均勻。
國內試驗箱種類、規格不全,自動化水平較低。當國外儀器已采用電腦全程監控時,國內仍需要人工操作。同時,國內的試驗箱大多集中在中低領域,高檔試驗箱較少,甚至是空白,反觀國內,已有塞曼布景校正技能的高檔設備,國內至今尚未研制,高端需求首要依靠進口。
而從構造結構來看,進口與國產在構造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差異。前者的構造簡潔,操作簡單,使用壽命長,后者采用進口溫濕度控制儀,高精度控制;濕度為直觀顯示控制,摒棄原有溫濕度相對照的缺陷。
換個角度看,劣勢同樣能夠轉化為優勢,由于其構造成本的不同,造成了它們的價格也有了差別。國外的環境試驗箱質量相對占優勢,可價格昂貴,國產設備卻憑借著售后服務的質量與廉價的優勢在不斷崛起。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702所自主研制的快速溫變環境試驗箱投入使用。該試驗箱可模擬衛星在太空的高低溫環境,進行溫度沖擊試驗。
該試驗箱溫變速度快,從最高溫至最低溫396攝氏度的環境溫變區間內,溫差相互轉換只需10秒鐘,填補了國內溫變環境試驗技術的空白。該試驗箱采用閉環溫差調控系統,能夠快速轉換溫度。試驗箱內高溫極值為200攝氏度。在低溫方面,702所創新地采用液氮為制冷介質,使低溫試驗環境極值達到零下196攝氏度。
環境試驗箱在工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性能、質量關系到工業安全,不論是國產還是進口,要以堅定不移地信念、飽滿熱情的服務、先進過硬的技術、專業豐富的產品創造并迎接更成功、美好的未來!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