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完成的“生物質水相催化轉化機理和生物烴類燃料制備新技術”在廣州通過科技成果鑒定。科技成果鑒定會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科技合作處處長劉民義主持,鑒定委員會由來自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位專家組成,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擔任鑒定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院長駱仲泱和廣東省科學院院長廖兵擔任副主任。廣東省科技廳科技服務與管理處處長王雅文,廣州能源所所長馬隆龍、副所長李小森、科技處處長孫永明以及成果研制人員等出席了會議。
該成果提出了強化生物質水熱解聚復雜多相流動與反應協同的動態液膜效應機理,構筑了水熱多相解聚體系和水蒸氣汽提-酸式鹽解聚體系,研制了高水熱穩定的生物質水熱轉化高效催化體系,提出了規整孔道結構與催化活性位構成的“協同反應和空間束縛效應”對轉化途徑的調控機制,填補了國內空白。提出了基于呋喃平臺化合物自縮合與交叉縮合的增碳異構新機制。發明了生物質轉化為烴燃料的增碳異構和水相芳構化新技術。實現了生物質中半纖維素和纖維素共轉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建成了國際首個秸稈等生物質水相催化合成生物汽油、航油百噸級中試裝置,油品品質達到國際ASTM7566標準。提出了“分散降解為中間體-集中加氫制油”的規模化生產模式。
與會專家認真聽取了項目成果負責人馬隆龍的工作總結報告,審閱了成果鑒定相關文件和技術材料,觀看了中試產品和中試現場展示視頻,并進行了充分質詢和討論,認為該成果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生物質水相催化轉化為生物航油方面處于國際領先,一致同意通過鑒定。
鑒定會現場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