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空氣污染的加重,我國多個城市遭遇到“十面霾伏”的境況,對霧霾的擔心也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談霾色變”。以空氣污染為首的諸多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快速、高效的預防、治理措施迫在眉睫。繼“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和重點任務全面完成之后,《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指出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通過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控。
基于環境的需求、國家規劃政策的鼓勵、社會責任感的驅動,環保行業的市場需求量不斷擴大,并涌現出一批新型高科技環保產業,如環境監測檢驗業、環保評估咨詢業等。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環保公司成為新三板市場的一員,本期【新三板觀察】以在新三板掛牌的環保行業公司為目標,對其進行整體概況和多種專利質量和效益的量化數據分析,以期為投資機構等相關主體提供參考。
行業及政策簡述
“十二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國務院相繼發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在抓緊制定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堅定的決心和扎實的行動全力推進環境治理;以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為標志,環境保護的立法和執法取得明顯進展;《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十三五”規劃綱要三份文件共同形成了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和制度架構;依托“六˙五”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紀念活動,應用各種媒介和手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推動綠色環保觀念深入人心,全面開展全民綠色行動。
基于以上國家層面的重大決策部署以及全民環保意識的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積極進展,為下一步做好以綠色發展為理念的“十三五”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為環保行業的高速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中,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總產值從2012年的29908.7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45531.7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6.4%(數據來源:OFweek節能環保網),達到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總產值目標。
201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加大了環境監督和執法力度。據預測,環保工作要想與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相匹配,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必須達到2%以上,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上升到每年兩萬億元左右。
圖1 節能環保產業年產值及增長率
由于國家加大了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有力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市場需求,環保行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截止2016年4月11日,共有167家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各公司的注冊地省市分布如圖2所示。從圖上可以看到,新三板掛牌環保企業地區分布差距很大,大多數公司位于我國浙江、北京、上海、江蘇、山東、廣東等地,以東部沿海地域為主,這和我國商業中心大多分布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東部地區,且經濟密度的高值區總體分布在沿海,并具有不斷向沿海集中的趨勢是相同的。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