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中旬開始,在原油價格上漲的帶動下,聚丙烯期貨也開啟了一波強勢上揚行情。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1609合約從5150元/噸上漲到6450元/噸,漲幅達25.24%。進入2016年3月,受基本面的束縛,1609合約呈現振蕩走勢,運行區間在6450—7150元/噸。5月底,1609合約跌破前期振蕩區間下沿。但是,本周又重回振蕩區間。
近期的反彈,是已經扭轉跌勢,還是曇花一現?我們從基本面出發加以分析。
原油易跌難漲
2014年以來的原油價格暴跌導致全球各主要產油國經濟狀況惡化。為了提振油價,2016年年初,沙特和俄羅斯等國呼吁各產油國將自身的產量凍結。在此預期下,原油價格觸底反彈,從30美元/桶反彈至50美元/桶。然而,由于各方利益不一致,凍結產量協議最終未能達成。
不過,原油價格并沒有因此大幅回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其一,科威特石油工人罷工;其二,加拿大森林大火導致油砂產量大幅下降;其三,美國鉆井數量持續減少,原油產量下滑。這些因素中,前兩個屬于短期因素,目前已經緩解。另外,美國原油產量的下降主要受原油價格低位的影響,隨著原油價格的回升,前期停產的鉆井將恢復生產。因此,供給下降帶動的原油價格上漲很難持續。
既然前期支撐原油上漲的因素已經衰竭,那市場是否存在新的利好?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原油的基本面進行簡單剖析。
首先,1月以來,原油的強勢反彈是伴隨著美元指數的大幅下挫的。美元指數的走弱為原油價格的反彈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美國再次加息是遲早的事,而其他主要經濟體都在執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加之美國的經濟表現相對其他經濟體要好,因此美元指數的下跌只是對加息進程不及預期的反應,其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近期,美聯儲主席耶倫發表講話稱,只要條件合適,美國就會加息。市場認為美聯儲加息進程將加快。有機構分析,目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相對穩定,外部環境適合加息。此外,加息持續拖延對市場本身也是一種風險。我們預計,7月加息的概率較大。在此預期下,6月美元指數將延續強勢。而這,將對原油價格產生強勁的壓制。
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影響原油價格的主導因素仍是供需格局。OPEC公布的5月供需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為9420萬桶/日,非OPEC的供給為5640萬桶/日,OPEC液態天然氣的供給為630萬桶/日,差值為3150萬桶/日。4月OPEC原油產量為3244萬桶/日,以此來計算,全球原油供給過剩94萬桶/日??紤]到后期伊朗還會增加產量,未來全球原油供給過剩問題將加劇。
其次,美國能源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美國商業原油庫存為53706.8萬桶,較2015年年底增加4965.9萬桶,增幅為10.19%;相比原油價格上漲開啟時的庫存,增加了10%。此外,美國商業庫存庫容有限,原油已經存在脹庫風險,這可能刺激美國進行原油拋售,進而對價格形成壓制。
再次,貝克休斯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美國石油活躍鉆井總數為316座,較去年同期減少330座,創2009年10月以來的新低;美國石油和天然氣活躍鉆井總數為404座,較去年同期減少471座。
最后,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中和大宗原材料相關的波羅的海海岬型指數在4月大幅上漲之后,近期開始下跌,顯示全球商品貿易正在萎縮。
后市來看,由于凍結產量協議沒有達成,短時間內原油供給下降的概率非常渺茫,加之伊朗正在將產量恢復到制裁前的水平,原油供給過剩的局面將加劇。預計6月原油價格將緩慢回落,聚丙烯成本也將隨之下移。
油、煤工藝博弈
由于具有“多煤少油”的資源稟賦,國內一直致力于用煤來替代部分油化工。在這個思想的指引下,煤制烯烴應運而生,且煤制烯烴和油制烯烴之間的博弈是近兩年影響聚丙烯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
先來看油制烯烴成本。
以Brent原油作為生產丙烯的原材料,在原油價格的基礎上加上4美元/桶的雜費(運費、雜費等),乘以7.53的桶噸比,將原油折算成噸,再乘以1.17的增值稅,最后乘以匯率,折算成人民幣,就可以計算出進口一噸原油的價格。之后,加上1085元/噸原油裂解成丙烯的費用,就能得出丙烯價格。
丙烯生成聚丙烯的比例為1.35,再加上1200元/噸丙烯生產聚丙烯的中間費用,就可以得出聚丙烯的生產成本。
原油裂解生產聚丙烯的成本公式為:1噸聚丙烯生產成本=1.35×[(Brent原油價格+4元/桶)×7.53×匯率×1.17+1085元/噸]+1200元/噸。
再來看煤制烯烴成本。
煤制聚丙烯的工藝有很多種,有一體化裝置,用煤生產甲醇,之后再生成聚丙烯,也有外購甲醇,進而生成聚丙烯。下文以甲醇制聚丙烯為例。
我們跟華東地區烯烴生產企業溝通后得知,甲醇制聚丙烯的成本公式為:1噸聚丙烯生產成本=3×甲醇價格+1500元/噸。其中,甲醇制丙烯成本600元/噸,丙烯聚合成本600元/噸,其他費用300元/噸。
將兩種生產工藝的成本進行對比,可以發現,2014年上半年,甲醇制聚丙烯工藝的成本低廉,相對原油裂解工藝一直保持1000元/噸左右的優勢。
在2014年下半年原油價格暴跌之后,甲醇制聚丙烯工藝的成本優勢消失。2015年以來,油制聚丙烯的生產成本一直低于甲醇制聚丙烯的生產成本,并且一直保持1000元/噸左右的優勢。另外,由于油制聚丙烯的質量更好,導致甲醇制聚丙烯受到沖擊,很多計劃投產的丙烯裝置推遲投產。
年初至今,原油價格強勢反彈,油制聚丙烯成本抬升,相對于甲醇制聚丙烯,價格優勢不再明顯。這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后期計劃投產的甲醇制聚丙烯裝置顧慮減少,推遲投產的概率下降;另一方面,油制聚丙烯和甲醇制聚丙烯之間的博弈將加劇,因為兩者之間的成本差距縮小,任何一方的生產都不會受到抑制,這就會造成供給增加。
供給逐漸增加
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需求端難有改善,供給端就成了影響聚丙烯價格走勢的最主要因素。
1—4月,國內進口聚丙烯931054噸,較去年同期下降296225噸,降幅為24.14%。隨著聚丙烯產能的增加,進口量逐年下滑是趨勢。
大周期來看,進口量下滑屬于正常現象,下降的進口量將由國內增加的產能所彌補。另外,從往年的情況看,聚丙烯進口并未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因此,進口量下降對國內市場影響有限。
截至6月2日,檢修中的聚丙烯生產裝置有中韓石化產能40萬噸的裝置、鎮海煉化20萬噸的裝置、武漢石化10萬噸的裝置、大唐多倫46萬噸的裝置、寧夏寶豐30萬噸的裝置、神華寧煤100萬噸的裝置、茂名石化17萬噸的和福建聯合12萬噸的裝置,檢修產能共計275萬噸。
聚丙烯行業的產能在1820萬噸,按上述檢修產能計算,目前聚丙烯行業的開工負荷在84.89%。檢修的裝置中,絕大部分將在6月初恢復生產。
從我們得到的信息來看,6月中下旬,只有燕山石化的44萬噸裝置處于停車狀態,其5月28日開始檢修,計劃7月12日重啟。6月中下旬,聚丙烯行業的開工負荷將提升至97.58%。
此外,神華烏魯木齊的煤基裝置5月20日正式投產,產品6月投入市場;寧波?;?0萬噸產能也將在6月投產。因此,6月聚丙烯的供給非常寬裕。
展望下半年,陜西延長產能60萬噸的裝置和蘭州石化45萬噸的裝置計劃7月檢修,中沙天津產能45萬噸的裝置和天津聯合7萬噸的裝置計劃8—9月檢修,欽州石化產能20萬噸的裝置計劃10—11月檢修。上述裝置檢修的期限基本上是一個半月,檢修產能的占比不算大。整體上,三季度聚丙烯供給充裕。
有人說,這畢竟只是目前看到的數據,不排除后續還有裝置進行檢修,我們不能武斷地就認定三季度聚丙烯供給充裕。
其實,做出上述判斷,我們還考慮到一個因素,那就是:聚丙烯新增產能將集中在三季度投產。富德能源化工的30萬噸產能計劃7—8月投產,中天合創的70萬噸產能和華亭能源內蒙古公司二期的20萬噸產能計劃9月產出。
此外,5月以來,聚丙烯社會庫存一直呈現單邊下滑態勢,由最高19萬噸下降到17.5萬噸。即便如此,其對于聚丙烯價格的影響也相對有限。第一,雖然聚丙烯社會庫存下降,但仍處于偏高水平,大規模的補庫很難發生。第二,聚丙烯價格處于6500—7100元/噸的前期平臺之中,屬于偏高水平,很難吸引下游企業大規模備貨。
后期,隨著檢修裝置的復產以及新增產能的投放,聚丙烯供給增加,而在進口量變動不大的前提下,社會庫存的小幅下滑難以扭轉后期供給過剩的局面。
終端消費放緩
5月,聚丙烯下游行業的開工負荷整體呈現下行態勢。由于終端需求疲軟,下游企業的生產并不積極,他們也不敢過多備貨。
截至5月27日,塑編行業開工負荷為63%,較4月底下降7個百分點。由于市場對塑編的需求持續下滑,塑編企業訂單不足,庫存高位,其對原材料聚丙烯的需求也不佳。
與此同時,注塑行業開工負荷為63%,較4月底下降1個百分點。由于需求放緩,注塑企業生產積極性不高,部分企業甚至關停裝置,也有一部分企業因為環境問題而暫停開工。
BOPP行業一直是聚丙烯需求端表現較好的領域,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也存在走弱跡象。截至5月27日,BOPP行業開工負荷為69%,較4月底下降1個百分點。市場步入淡季,交投趨于清淡,但考慮到前期停車的兩套裝置近期將復產,后期BOPP行業對于聚丙烯的需求或維持穩定。
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下游需求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此前一直表現不錯的BOPP行業,景氣度也有所下滑,更加說明聚丙烯下游需求的疲軟。
綜上所述,雖然近期聚丙烯開啟了反彈行情,但從基本面來看,成本塌陷、供給增加、需求疲軟,聚丙烯反彈的基礎不牢,反彈的時間和空間都有限,6月聚丙烯維持弱勢的概率較大。
操作上,關注6450元/噸和6280元/噸重要支撐位附近的運行情況,建議采取逢高沽空的策略?! ?br />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