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思源于一句話的縮寫‘卓于思而敏于行’,‘思’是思考的方向和戰略,‘行’是我們的行動力和執行力。這便是‘卓思’的特定寓意。在中國的實驗室環境能夠做到思或行的一點,就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卓思從成立開始就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實驗室智能化公司,要與全球市場上領先的對手進行競爭的話,思和行兩個層面來講,思的層面會比較高,思不僅是你的戰略和方向,還有更多的是你的創造力”。與上海卓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思”)銷售總監洪雄的對話在“卓思”二字間開場了。
記者:卓思可以說是國內第一家全面的實驗室建設智能化公司,在此能否介紹下公司專注領域的情況?
洪經理:卓思專注于科研研發中心、實驗室建設領域,對于實驗室建設領域真正在國內發展起來是在2003年SARS爆發之后。從SARS事件可以看出實驗室對于危險品的控制,危害品的控制做的相當薄弱,包括近年清華大學爆炸、復旦大學投毒事件都是源于實驗室控制沒做到位。
洪經理:國內實驗室整個投入與國外相比有較大差距。近些年來,國家對于實驗室的各方面投入有在加大,但是真正能把實驗室安全這一塊做好的國內的公司并不多,但實驗室環境會存在病毒、致命病毒、危險物、放射性物質,這些都會對實驗室內的操作人員、科研人員的人身造成傷害。卓思立足于這個行業希望把實驗室能夠建設好,也一直致力于實驗室環境與實驗室智能化解決方案的提出與創新。
記者:卓思在CISILE2016展會上重點展示了哪些產品?
洪經理:卓思重點展出的是自主品牌“MacroAire|默控”系列產品,展示智能實驗室變風量控制技術。“MacroAire|默控”系列產品包括HSIV系列變風量通風柜監控器、MB系列蝶閥、MB系列文丘里閥、FCS2位移傳感器、FCS6面風速傳感器、FCS30圖像傳感器、MAS3000自動位移系統。
洪經理:卓思在2011年立項于這個“MacroAire|默控”的研發,從2013年正式推出,經過不斷的自主開發,在國外很多品牌的基礎上,參照國內很多客戶的使用習慣也做了相應功能的調整,嚴格意義上來講更適合國內的客戶。默控這個產品的定價只有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對于國內一些由于資金的原因不能采購進口產品的客戶完全可以選用默控這個品牌。這款產品的品質與很多國外產品已經趨于同等水平。
記者:卓思是如何保障產品的安全性的?
洪經理:卓思深刻認識到,保證產品安全可靠的難度是非常大,也需要大量人員、物力及資金投入的。卓思致力于做智能化研發的時候,最開始就成立了實驗室需求采集部,去采集我們接觸的每一個客戶,只有知道了客戶的問題和痛點,才能對癥下藥。在研發環節上,各個專業之間的人員搭配組建要很健全,才能把這個質量做好。當然還有后續的測試和生產環節,每一個測試線,都是我們自己的工程師研發的,每一個產品至少要超過10個測試項才能確保產品的質量。生產環節我們很早之前就應用了歐洲SAP系統,確保每一個流程的風險降至最低。
記者:能否談談實驗室智能化的前景是怎樣的?
洪經理:這幾年聽得最多的一個詞是工業4.0,工業4.0其實是從工業3.0自動化到工業4.0智能化的轉變。工業4.0通過大數據、智能控制、AR技術達到無人化生產,提高效率。實驗室的研發和創新是在生產的前端,只能在研發和創新出好的產品出來才能帶動生產。我們常常說的研發4.0,實驗室4.0的需求更加的迫切更加緊急。卓思致力于智能化實驗室希望通過新技術把國內整個研發4.0推到工業4..0的前端。
記者:2009年卓思成立,2016年5月5日,卓思在新三板正式掛牌上市。這是一個非常快速的過程,卓思是如何做到的?上市后對卓思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洪經理:5月5號新三板掛牌上市,對我們公司來說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我們匹配有50多人的研發團隊,從2009年成立至今,有40多項的研發專利,不乏多項發明性專利,目前保持的是每個月有2項研發專利能夠出現,由此也確保我們的產品一直走在實驗室領域包括全球范圍的前沿。
洪經理:卓思希望在2018年成為全球領先的實驗室智能化公司,這對我們現在來說也非常近了。對我們來說,技術的革新是源源不斷的,而且速度非常快,原有的研發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也有新的技術人員的誕生,但是遠遠不能滿足這個市場環境包括我們公司目前的預期,我們之所以登上新三板,就是希望能夠通過資本的力量,能夠進一步加快推動研發包括創新產品的升級。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