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國家科技部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辦公室組織專家組對地研院牽頭承擔的863計劃“放射性礦產探測與開發技術”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專家組聽取了地研院就項目開展情況的匯報,一致認為:該項目完成了批復的研究任務,達到了批復的技術指標,實現了預期的研究目標,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據悉,該項目由地研院牽頭,與化冶院、成都理工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科技部863計劃主題項目,于2012年5月正式批準立項,下設4個課題。實施過程中,針對隱伏砂巖型鈾礦勘查采冶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和探測設備,開展了歷時4年的技術攻關。
另悉,該項目在理論創新、關鍵技術突破、產品研發等方面成果顯著,提出了疊合和構造活動帶砂巖鈾成礦作用,研發了砂巖型鈾礦成礦環境砂體識別與定位技術、鈾礦化信息探測技術及GIS綜合預測評價系統等,在鄂爾多斯盆地、伊犁盆地預測了一批成礦靶區,并經工程驗證,突破了新的鈾資源。此外,該項目還研發了高精度能譜探測儀、脈沖中子鈾礦測井儀等儀器設備的樣機和軟件,建立了地浸采鈾模擬與控制新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我國鈾礦勘查、核探測儀器研發和鈾礦采冶技術水平,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ㄔ瓨祟}:地研院牽頭承擔的863計劃“放射性礦產探測與開發技術”主題項目通過驗收)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