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法是利用附著生長于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常用的填料有組合填料,彈性填料,多孔懸浮球填料,流化床填料,軟性填料,半軟性填料等。
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外可分為厭氣層、好氣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著水層有機物,由好氣層的好氣菌將其分解,再進入厭氣層進行厭氣分解,流動水層則將老化的生物膜沖掉以生長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復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廢水中微生物沿固體(可稱載體)表面生長的生物處理方法的統稱。因微生物群體沿固體表面生長成粘膜狀,故名。廢水和生物膜接觸時,污染物從水中轉移到膜上,從而得到處理。其基本機理見水的生物處理法。
生物膜法的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曝氣生物濾池(及曝氣器)或厭氧生物濾池。
前三種用于需氧生物處理過程,后一種用于厭氧過程。最早出現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間歇砂濾池和接觸濾池(滿盛碎塊的水池)。它們的運行都是間歇的,過濾-休閑或充水-接觸-放水-休閑,構成一個工作周期。
它們是污水灌溉的發展,是以土壤自凈現象為基礎的。接著就出現了連續運行的生物濾池。新型水處理填料問世后,又有了新的發展。
生物膜常用到的的組合填料,彈性填料。組合填料的應用性比較廣,可以適用于耗氧性生物和厭氧性生物池,組合填料在當前和環保水處理行業應用廣泛。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