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熱泵技術從循環水中提取熱量進行供熱是火力發電廠節能降耗的一項重要手段。目前該技術的應用有成功的例子,也有不少存在問題的項目。經過對熱泵項目實施前期調研和方案論證、準備,總結了一些實施熱泵循環水供熱方案設計方面的經驗。本文結合某熱電廠熱泵項目實例,分析和介紹了熱泵設計邊界參數的優化設定方法,總結了熱泵項目實際運行效果和節能減排效益。
主題詞:熱泵;循環水供熱;邊界參數;節能減排;
1.引言
滄州華潤熱電有限公司(以后簡稱該公司)位于河北省滄州市郊,一期2×330MW工程兩臺機組設計供熱面積為1045萬?。目前已經入網的供熱面積達到了1200多萬平方米,且急待入網的熱用戶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面對熱網增容的,機組供熱負荷和供熱系統配置不足的問題,該公司采用熱泵技術從循環水中提取熱量,預期達到熱網增容和供熱首站節能減排的目的。而根據熱網和機組的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邊界設計參數,是實施熱泵循環水供熱首先要考慮的課題。
2.熱網首站技術規范簡介
該公司熱網首站為單元制,每臺機設置2臺熱網加熱器,4臺熱網循環泵,3臺熱網疏水泵,兩臺熱網補水泵和一臺低壓除氧器。每臺機進回水母管直徑為1020mm,首站出口供回水母管為1200mm,為配合熱泵建設和熱網遠期發展需要,與熱泵工程同步建設了兩條1200mm供熱母管。首站設計相關參數見表1。
3.吸收式熱泵原理簡介
圖1是蒸汽吸收式熱泵的原理圖,設備包括蒸發器、吸收器、冷凝器、發生器、熱交換器、屏蔽泵和其他附件等。它以蒸汽為驅動熱源,在發生器內釋放熱量Qg,加熱溴化鋰稀溶液并產生冷劑蒸汽。冷劑蒸汽進入冷凝器,釋放冷凝熱Qc加熱流經冷凝器傳熱管內的熱水,自身冷凝成液體后節流進入蒸發器。冷劑水經冷劑泵噴淋到蒸發器傳熱管表面,吸收流經傳熱管內低溫熱源水的熱量Qe,使熱源水溫度降低后流出機組,冷劑水吸收熱量后汽化成冷劑蒸汽,進入吸收器。被發生器濃縮后的溴化鋰溶液返回吸收器后噴淋,吸收從蒸發器過來的冷劑蒸汽,并放出吸收熱Qa,加熱流經吸收器傳熱管的熱水。熱水流經吸收器、冷凝器升溫后,輸送給熱用戶。
屏蔽泵的做功與以上幾種熱量相比,基本上可以不用考慮,因此可以列出以下平衡式:
吸收式熱泵的輸出熱量為Qa+Qc,則其性能系數COP:
Qg----蒸汽的放熱量;
Qe----余熱水的放熱量;
Qc----溴化鋰稀溶液在冷凝器中的放熱量;
Qc----溴化鋰濃溶液在吸收器中的吸熱量;
由以上兩式可知:吸收式熱泵的供熱量等于從低溫熱源吸收的熱量和驅動熱源的輸入熱量之和,即:供熱量始終大于消耗的高品位熱源的熱量(COP>1),故稱為增熱型熱泵。根據不同的工況條件,COP一般在1.65~1.85左右。由此可見,溴化鋰吸收式熱泵具有較大的節能優勢。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