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日前在蘭州鈾濃縮基地宣布,經過多年研制,我國核工業關鍵技術鈾濃縮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并躋身國際先進水平行列。這標志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等少數國家之后,自主掌握鈾濃縮技術并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國家。
大部分核電站需使用低濃鈾燃料,其中鈾-235的含量約為2%~5%.而在天然鈾中,鈾-235的含量只有0.7%,其余皆為鈾-238.因此,提高鈾-235的含量是核電發展的重要環節。
提高鈾-235含量的工藝過程稱之為鈾濃縮。電磁法、熱擴散法、氣體擴散法已被淘汰,激光法尚在實驗室階段,目前鈾濃縮主要采用氣體離心法。鈾濃縮
離心機技術利用高速旋轉
離心機中很強的離心力場,來實現鈾-235和鈾-238的分離。該技術所需的耗電量約相當于擴散法的1/25,綜合成本約減少一半。離心機工業化是一項要求非常高、技術難度很大的多學科高精尖技術。
我國已形成的離心機制造
裝備能力,完全可以保障和滿足后續核電發展需要。中核集團總工程師雷增光透露,中核集團正在開展新一代更先進、更經濟的離心機研制,并在關鍵技術研究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除鈾濃縮離心機工業化這一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之外,近年來,中核集團在天然鈾生產、核燃料循環、核動力、核技術應用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