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第一個具有智能物聯網傳感器研發能量的產業聯盟成立。為了整合臺灣傳感資源,以群聚力量搶攻國際市場,臺灣工研院號召近百家國內相關廠商,包括友嘉實業、榮剛集團、鈺創科技、宏碁集團、和明紡織、亞太優勢、創智智權等產、學、研機構共同成立“物聯網智能傳感產業聯盟”,合力推動物聯網智能傳感器應用平臺,讓產業環節加速鏈結整合,進而搶攻相關市場龐大的商機。
臺灣工研院智能微系統科技中心朱俊勛主任表示,工研院過去在智能傳感微系統技術已打下深厚根基,從3D模擬設計、產研工藝同步工程、晶圓級動態測試、低功耗信號轉換到高精確分析、辨識軟件與系統整合、實際場域驗證解決方案均能支持產業,成為產業最好的技術后盾。此次借由“物聯網智能傳感產業聯盟”的成立,為國內首先提供自主智能傳感器連結物聯網應用的研發整合平臺,可提供臺灣傳感器快速試量產、智能化軟硬整合、試點驗證,提升產品差異化,同時串聯各產業上、中、下游,進而連結更多有助于物聯網發展的合作。
朱俊勛進一步表示,“物聯網智能傳感產業聯盟”未來將協助智能傳感器廠商從研發階段即能將各方需求規格考慮進去,并通過工研院研發能量與試量產平臺,加速催生終端產品的推出。聯盟未來將持續朝建立智能傳感器與制造廠商相容的工藝平臺、協助加速研發時程及設備智能化的三大方向努力,提供智能化軟硬整合創新應用以競逐國際商機。
活動當天除了聯盟的成立,也同時展示了臺灣工研院十多項MEMS傳感應用技術,其中“遠距浮空多屏抬頭顯示器”,以浮空投影顯示技術讓三個行車信息畫面成像于車外,降低駕駛人低頭確認信息或切換各項顯示信息的風險,利用MEMS掃描技術來成像,不論在亮度、輝度、對比度、色域等都能有更好的顯示表現。“連續血氧監測腕表”以慣性及光學傳感技術提供日常活動中血氧、脈搏之連續監測,借以了解中老年、長期臥病的患者及運動過程中身體的氧氣之供應是否充足,提供重要生命跡象的參考數值。“3D智能視覺傳感技術”可快速辨識場域內各項3D復雜的環境樣貌,結合機械手臂及檢測設備進行更靈活聰明地做高端的深度拼接、組裝、選取工作、與工業生產結合,可優化生產效率及流程,滿足智能制造的多元需求。
(原標題:臺灣工研院成立物聯網智能傳感產業聯盟,搶國際大單)
標簽:傳感器產業聯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