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發的創新型監控系統將應用于我國長江兩個世界級特大型橋梁上。這個名為GeoSHM的系統集成了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與對地觀測技術,可對特大型橋梁結構狀況進行實時監測。該系統已在歐洲最長的橋梁之一——蘇格蘭福斯路大橋上使用,用以監測大橋的動態形變。
懸索橋常被設計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彈性,以應對風、溫度及交通載荷的變化。然而,工程師們很難確切知道,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橋梁究竟移動了多少,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橋梁的非正常形變。諾丁漢大學中英地理空間信息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孟曉林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長期以來致力于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和對地觀測技術等的集成,以綜合評估橋梁的運營狀況。該團隊研發的GeoSHM是一種實時監測系統,已于2014年9月在福斯路大橋上得到應用。
2015年12月,福斯路大橋的東北塔發生了桁架端連桿斷裂。諾丁漢大學與負責大橋運營維護的Amey公司合作,利用GNSS接收機、氣象傳感器和其他結構健康監測傳感器,實時評估橋梁在荷載測試和大風作用下的位移。發現橋上裂縫后,科學家基于觀測數據,提出了大橋在遭遇異常載荷或惡劣天氣時的應對方案。
目前,孟曉林團隊在福斯路橋上開展一系列項目可行性研究,并在項目示范應用階段負責在中國長江的兩條世界級特大橋梁上安裝該系統。GeoSHM可行性研究和示范項目均由歐洲空間局ARTES綜合應用推廣計劃資助,其第二階段已獲歐洲空間局等機構總計230萬歐元的資助。2015年下半年,中國鐵路大橋勘察設計院投資60萬歐元,用于該項目在中方所屬大橋上的進一步測試。
談到GeoSHM技術,孟曉林在中鐵大橋院的項目正式啟動儀式上表示,通過實時監測橋梁狀況,GeoSHM系統可以及時全面了解橋梁結構和運營狀況,并據此有針對性地對橋梁進行安全高效的維護。
(原標題:英特大型橋梁監控系統將在華首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