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山西晉南中條山區域深處,一架無人機在山峰與溪谷間飛行,向地面傳回一組組數據。而這一無人機俯瞰的區域,是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柿莊南區塊的主產區,區內分布有800多口煤層氣生產井。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運用飛行控制系統、數據處理模塊和操控簡易的飛行平臺對煤層生產井儀器儀表設備進行巡檢、抄表。
通過上文提到的無人機連續執行三趟飛行任務,實時傳回三口試驗井的生產參數,與人工錄入數據對比一一吻合。這一結果也宣告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煤層氣生產數據一體化解決方案”,首次實地測試成功。
據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介紹,此次進行實地測試“煤層氣生產數據一體化解決方案”,以信息化物聯網、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集成了飛行控制系統、數據處理模塊和操控簡易的飛行平臺,其專為野外油氣田日常巡查、數據采集設計。
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現有2000多口煤層氣井,多數分散在山西省山高林密、地形復雜的山區,此前,井場信息化程度低,一直依靠人工巡檢和手抄生產參數,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也相對較低,還易受到受惡劣天氣、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為了改變這一工作方式,近年來,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氣田建設步伐,探索信息化技術的創新應用,以實現煤層氣勘探開發生產降本增效。而在2015年底,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針對中聯煤層氣公司面臨的現實情況,提出生產數據一體化系統,包括煤層氣單井及閥組數據采集系統、無人機巡井及數據傳輸系統等,為其提供一套高效、便捷的行業解決方案。
試驗中可以看到,無人機起飛后,自行按預設航線飛行,進入智能航點數據采集模式,很快收到待測井口數據采集終端發出的生產參數。三口井的數據采集任務完成后,無人機自行返航著陸,將數據導入電腦。全程用時不到六分鐘。而據現場工作人員表示,若采用人工巡檢、抄表,完成全部工作至少需要兩個小時。從實測結果看,無人機數據采集的效率遠高于傳統人工作業,同時能有效降低安全隱患。通過采用這一技術,據初步統計,僅井區巡檢一項,便可降低中聯煤層氣公司80%以上的人工成本,提高70%的工作效率。
(原標題:中海油借助無人機技術進行煤層氣生產數據采集)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