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輻射能量是目前世界上資源最為豐富的清潔和可持續能源。通過半導體硫化物納米結構設計,有望高效將太陽光能轉化為其他能量(如化學能、電能和熱能)。硫化物異質納米結構能夠集成不同材料組分的優勢,而且常常可以獲得優于單一組分的協同效應。如何設計合理的合成方法以制備新穎獨特的硫化物異質納米結構,并且精確調控材料的組分、分布和形貌,仍然是目前尚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課題組與江俊課題組合作,在一維硫化物異質納米棒的設計合成及太陽能轉換應用方面取得了新進展。高效利用太陽能需要半導體材料在光轉換過程中可以同時吸收太陽輻射的不同光譜范圍并且能有效地分離光激發電子和空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人員基于膠體化學轉換方法成功制備了一種獨特的三元[ZnS-CdS-Cu2-xS]-ZnS-硫化物異質納米棒,即一個ZnS納米棒上鑲嵌多個CdS-Cu2-xS復合納米節點鞘。所制備的三元硫化物異質納米棒可有效吸收太陽光的紫外、可見和近紅外區域。在三元體系中選擇性復合CdS-Cu2-xS,可以構筑PN結從而導致CdS-Cu2-xS形成type-II異質結構類型,使得三元體系中電荷載流子分別從ZnS和Cu2-xS的導帶流向CdS的導帶位置,而空穴會集中在Cu2-xS的價帶,實現了電子和空穴的空間分離。太陽能吸收的增強和載流子的有效分離,顯著提升了這種新穎的三元硫化異質納米棒在太陽能轉換應用中的性能。
這種無貴金屬參與的硫化物異質納米結構,為傳統半導體的光電應用提供了新的材料設計思路。該研究成果近期以VIP Paper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22), 6396-6400),并被選為Front Cover。相關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為博士后莊濤濤、博士生劉研和碩士生李毅。論文發表后受到了學術媒體的廣泛關注。
此前,研究人員還通過連續化學轉化策略,成功構筑了一種獨特的一維膠體三元多節點鞘硫化物-(硫化物/金屬)異質納米棒,其中金屬納米顆粒選擇性修飾在分段節點鞘上,并以此實現了從type-I到type-II的結構轉換。光催化產氫效率的提高,說明了所設計的獨特三元結構-[ZnS-(CdS/metal)]-ZnS-[ZnS-(CdS/metal)]-ZnS-在電荷分離和電子傳輸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其中電子從一種半導體傳輸到兩種互不接觸的材料,從而形成兩個富電子活性中心。該設計策略為利用適當組分進行能帶工程調控與進一步增強其協同功能提供了新的視角,為合理設計光電功能化的納米體系提供新的思路(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39), 11495-11500. Hot Paper. Inside Cover)。
該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