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經歷了“十一五”的異軍突起,“十二五”的前快后緩發展,“十三五”的煤化工將會如何發展?又會面臨著哪些挑戰?業內人士對“十三五”的煤化工發展提出了哪些建議?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油價
煤化工的發展繞不開石油價格。2014年7月以來,國際油價不斷下跌,最低時低至27美元/桶。低油價是暫時的,還是長遠的?是市場波動,還是發展趨勢?業內人士對此有不同看法。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相對樂觀。他根據多家國際國內機構對油價的預測,提出了以下基本判斷:“國際油價受多種因素影響,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大。根據供需關系變化預測,國際油價預計會在2017年前后出現恢復性上漲;2020年前國際油價應當在80美元/桶以下,2020年有望恢復到80美元/桶的水平。”
但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認為,原油價格的低迷將是長期的:“結合歐佩克的石油價格分析和國內專業部門的數據,2020年原油價格可能會在60美元/桶左右。”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全球新能源的崛起,認為油價低迷將成為趨勢的業內人士不在少數。此觀點甚至已經形成文件。2016年1月26日,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2015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報告》預測,2016年美國輕質原油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年均價格將在每桶40美元至50美元之間,世界石油市場寬松局面將難以短期緩解,國際油價反彈乏力。《報告》還預測,世界天然氣市場供需寬松程度會進一步加劇,國際油價和氣價均保持低位徘徊,市場上原油過剩會轉變為成品油過剩。
長期油價低迷直接影響煤化工產業的市場前景,這無疑成了煤化工發展的一道坎兒。我國煤化工行業要在“十三五”得到進一步發展,首先就要面對并承受國際油價下跌這一現實。這成為業內共識。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認為,石油價格的降低,必然造成煤化工經濟效益差。這相當于對煤化工項目釜底抽薪。“煤化工項目正在遭遇嚴冬,很多項目原來效益很好,現在由于油價過低,煤化工項目變得不可行,即使有的項目已經進入生產階段,也是在艱難前行。如果國際油價長期低迷,我國的煤化工項目很難有大的發展。”顧宗勤說。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原主任馬文也認為,“十三五”現代煤化工的發展首先要頂住如今低油價的壓力。“如果世界油價一直保持較低水平的話,現代煤化工的前途將會十分暗淡。”
今年4月8日,中國石化聯合會發布的《2016年度石化行業產能預警報告》針對低油價對煤化工的影響做出了以下預警:受低油價和環保法規日趨嚴格的影響,煤化工擬建、規劃項目放緩,部分新增產能或將推遲投運。低油價下,若無重大利好政策出臺,煤化工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下挫。
政策
近幾年的政策環境對煤化工也越來越嚴格。最讓業內記憶猶新的是,2014年7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規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業科學有序發展的通知》,內容包括嚴格產業準入要求、規范項目審批程序、進一步強化煤制油(氣)生產要素資源配置、規劃試點示范等,嚴格控制煤化工項目的建設和審批流程。還有同年9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新疆、內蒙古、甘肅、青海的煤制烯烴、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項目均未列入該名單中。
緊接著,2015年12月,環保部發布了《現代煤化工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試行)》,提高了現代煤化工項目的準入門檻。《條件》要求煤化工企業的布局必須優先選擇在水資源相對豐富、環境容量較好的地區布局;已無環境容量的地區發展現代煤化工項目,必須先期開展經濟結構調整、煤炭消費等量或減量替代等措施騰出環境容量,并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和污染控制技術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缺水地區嚴格控制新建現代煤化工項目。
無疑,這一波一波政策給煤化工上了緊箍咒。不過,這個緊箍咒是否有益于煤化工的長遠發展,業內人士有著不同的觀點。
“過去的煤化工發展過熱,出現了環境污染和產品過剩等問題。煤化工的發展要有一個適度原則,產業政策可以規范煤化工的發展。對煤化工進行約束可以幫助其科學有序發展。雖然政策給跑步前進的煤化工上了緊箍咒,但是長遠來看,這些政策是有益的。現在環保部正在謹慎放行現代煤化工項目,政策收緊以后再逐步放開,放到合適的尺度,對煤化工的持續發展有利。這不是桎梏煤化工發展,而是要幫助煤化工走到科學發展的道路上。”煤化工行業資深人士唐宏青告訴記者。
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化工處處長孫志強認為,國家能源局和環保部連續出臺引導煤化工科學發展的相關政策,對煤化工園區規劃和環評規劃等方面從嚴要求,可以引導行業有序發展,抑制過熱。
標簽:“十三五”煤化工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