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的老齡化社會將會是傳感技術的巨大市場”,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長賈麥爾·丁恩的話引起了臺下一小陣議論。18日,作為微納電子及其應用領域權威的賈麥爾在常州先進制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上發表了一場關于傳感技術的主題演講。他認為,傳感技術在未來中國大有可為,應加快推廣智能傳感器的應用。
傳感技術是關于從自然信源獲取信息,并對之進行處理(變換)和識別的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現代科學與工程技術,與當前方興未艾的物聯網技術息息相關。
“至2020年,中國的老齡人口將有可能達到1.8億”,賈麥爾說道。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增加,醫療資源的難獲取與分布不均、醫療保險的負擔加重都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不給予足夠重視的話,中國在變富之前就會先衰老”。
對此,賈麥爾提出應對措施是“加快推廣智能傳感器的應用,利用更先進的檢測方式,降低醫療檢測的成本”。
“通過智能穿戴式傳感裝置,你身體的實時數據將被記錄下來。當你需要時,你可以通過手機進行醫學傳感,診斷病情”,賈麥爾描繪道。“想象一下,就像是你有一位一直揣在口袋里的醫生。”在現場,賈麥爾也展示了“C-T恤”、“智能生活日記”等先進傳感設備及原理。
對于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傳感化”,賈麥爾充滿了自信。“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數據分析成本正穩步下降”。他預測,克服成本障礙后,傳感技術將全面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賈麥爾表示,“傳感化”將會是一場涉及全社會的變革。除了技術專家外,他呼吁社會學家等也積極參與其中,幫助人們轉變觀念,接受傳感技術。“這真的很棒。當一位中國農村的老人可以足不出戶,利用傳感技術讓北京甚至紐約的醫生為他治療時,你們就會知道我們是多么需要傳感技術。”賈麥爾滿懷憧憬地說。
?。ㄔ瓨祟}: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長:未來中國傳感技術市場廣闊)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