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來自政府對機器人產業的重視,還是資本和金融產業對機器人領域的追捧,都在助推機器人走到這個時代舞臺的中心。這注定是一個機器人總動員的時代。
在國家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一周之后,中關村管委會聯合新區制訂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關村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機器人產業真正站上了有土壤、有平臺、有資金的風口上!
國家定調繪制五年發展藍圖
到2020年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上月末,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
新發布的規劃針對機器人領域正在發生的變化,提出了中國應用機器人的目標,包括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形成30個以上典型應用領域的解決方案等,也包括重點突破十大標志性機器人產品等。這為機器人產業奠定了廣闊的市場基礎,也使機器人產業迎來“風口”。
針對產業短板,規劃確定未來五年產業發展指導方針,即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實現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在強化產業基礎能力、加強機器人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和標準體系建設方面,規劃站在新一代機器人的層面布局,加快組建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打造“政產學研用融”相結合的創新載體,加強新一代機器人開發,特別是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為標志的機器人技術研發。
開發區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
在開發區,各色機器人都有自己的“家”。工業機器人由安川首鋼引領,特種機器人哈工大機器人引領,服務機器人則有康力優藍、智能佳公司。實際上,不僅僅如此,未來,從最初靈感的迸發,到每個環節的技術突破;從樣品誕生,到流水線上批量生產;從提供資金支持,到促成訂單交易的平臺服務,開發區將率先建成智能機器人創新園,目前這個名叫亦創智能機器人創新園的機器人大本營正在建設中。
“我們不是產業園,是機器人產業的創新園。”成立亦創的北人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張培武告訴記者,“全國有40多家機器人產業園,但創新園我們是首家。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機器人發展的領跑者,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高效、高輻射力的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
創新園背后,有匯聚科研大咖的亦創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作為技術后盾。“創業者帶著好的創意進入園區,研究院專家進行技術指導,突破各環節技術難點,最終形成機器人產品;產品、技術、工藝可在展示中心展出,通過交易平臺獲取訂單。”張培武說。
創新園的創業孵化平臺,實現了制造領域的創新創業模式。張培武表示,“在我們這里,設計人員在孵化空間提出的方案,馬上就能通過工程師和專業設備實現試生產,大大縮短了成果轉化時間,對于降低創業成本,效果非常明顯”。
如今,北京亦莊的機器人產業正在蓬勃興起。據了解,未來,這里將形成“一廊兩心多區”的空間布局,多區指創新中心、研究院、加工服務平臺、研發中心、展示中心、智造綜合體、智造學院;兩心指南北兩個園區各有一個綠地核心;一廊指聯系各個功能區、園區客群的主要交流、共享平臺。
同時,北京亦莊還將圍繞亦創機器人園區,打造全球機器人研發設計和集成創新中心、展示交流和技術交易中心、系統集成總部和工程示范應用中心,爭取承辦世界機器人大會,建設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會址,爭創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
區域真金白銀支持產業創新
為進一步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中關村管委會、大興區人民政府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共同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關村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重點從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促進市場推廣、支持創新創業、促進產業集聚、吸引領軍人才和團隊、加大金融扶持、提升國際影響力等七個方面制定了十條措施。
開發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措施的制定充分體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將成為國家和北京市支持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和重要組成部分。”
十條核心舉措
1、加快推動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產業化支持企業、科研院所開展智能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經國家或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服務)認定的研發成果,根據項目成效按照投入成本20%的比例,給予最高金額不超過100萬元的資金支持。支持智能機器人重大技術成果轉化,對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重大成果產業化項目,優先推薦政府股權項目支持。
2、深入推動智能機器人產品應用推廣對中關村智能機器人企業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整機、零部件、操作系統、應用軟件、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等,經國家或北京市認定屬于新技術新產品(服務)的,自認定期起一年內,按照不超過實際銷售額20%的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400萬元的資金支持。支持本市企業采購中關村智能機器人產品和服務,對于首次采購并開展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改造的,按照產品和服務實際采購額20%的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資金支持。
3、支持智能機器人企業創制標準和申請專利支持智能機器人企業和產業聯盟主導創制中關村標準。對企業和產業聯盟主導制定并已公布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已立項的國際標準提案,每項給予不超過4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已公布的國際標準,每項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資金支持,每家企業、產業聯盟每年獲得支持資金總額分別不超過200萬元、400萬元。對中關村智能機器人企業申請國際發明專利并進入國家階段的,每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高支持6萬元,每件專利最多支持其進入三個國家或地區;對獲得授權的國內發明專利,每件給予不超過1萬元的資金支持,每家企業年度國際、國內發明專利最高支持金額均不超過600萬元。
4、高水平建設智能機器人共性技術平臺和產業促進平臺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圍繞智能機器人技術研發、檢驗測試、成果轉化、工業設計、知識產權服務、展示交流、市場應用等方面,支持建設一批共性技術平臺和產業促進平臺,爭取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在大興—亦莊園設立分中心。根據平臺上年度建設費用(含設備購置、信息系統建設、房屋租賃、人員費等實際費用)投入情況,按照不超過平臺建設費用50%的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支持平臺通過市場化機制為中關村示范區企業提供合作研發、檢驗測試、成果轉化、協同創新、示范推廣等服務,根據服務效果,按照不超過服務合同額30%的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600萬元的資金支持。
5、大力推動智能機器人創業孵化支持智能機器人創業企業發展,對上一年度獲得知名創業投資機構投資的智能機器人企業,按照不超過獲得投資總額10%的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資金支持。推動智能機器人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對智能機器人專業孵化機構,優先推薦申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業服務平臺資金支持。
6、積極吸引國際頂級智能機器人企業和研究機構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中心支持國際頂級、行業帶動性強的智能機器人企業和研究機構在大興—亦莊園建立區域總部和研發中心,按照不超過投資總額20%的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的一次性資金支持。
7、大力推進智能機器人企業集聚發展對于入駐大興-亦莊園的智能機器人企業,以實際租賃面積為基準,按照不高于租金總額50%的比例、單價不超過3元/平方米/天、面積不超過5000平方米的標準進行補貼,補貼期限自注冊起最長36個月。支持建設智能機器人特色產業園區,對獲得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批復的園區建設單位給予一次性2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獲得北京市綠色生態示范區批復的園區建設單位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的資金支持。
8、集聚國際一流的智能機器人高端領軍人才和團隊高層次引進智能機器人人才和團隊,優先推薦申報“千人計劃”、“海聚工程”、“高聚工程”評選。對入駐大興—亦莊園的行業帶動性強、技術領先的智能機器人企業和核心骨干,經認定后,按照大興—亦莊園“新創工程”領軍人才政策給予支持。
9、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智能機器人企業通過融資租賃、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信保融資等方式融資發展,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照相關資金管理辦法給予補貼支持。對于通過擔保方式獲得貸款的企業,參照中關村瞪羚企業標準給予擔保貼息支持。鼓勵領軍企業、行業組織、創投機構、高校院所等設立智能機器人創業投資基金。
10、建設國際化智能機器人展示交流平臺依托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會址,鼓勵國內外機器人產業組織、企業和創業服務主體在大興—亦莊園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機器人創新創業大賽、技術和產業論壇、行業展會等交流活動,對活動費用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一次性資金支持。
(原標題:機器人產業站上“風口”)
標簽:機器人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