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意,1963年5月出生,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EMBA,中核集團中核控制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具有30多年的核儀控工程經驗,承擔過多個大型核電儀控系統(tǒng)科研生產項目,并取得壓水堆核電站控制棒驅動機構在線監(jiān)測及故障診斷方法專利。
媒體:中核控制在中國核工業(yè)儀控領域如何進行定位?與其他同類公司有何不同?
唐意:中核控制是響應國家發(fā)改委的號召,為攻克核電裝備制造產品國產化而成立的,中核控制的前身是北京中核東方控制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主要進行核電數字化控制系統(tǒng)平臺研制及工程服務。當時國內三大核電集團都成立了核電控制系統(tǒng)公司,分別是國核自儀和廣利核公司。這兩個公司的成立與中核控制的背景是一致的,成立的目的也是一樣,都是為了解決國內核控制系統(tǒng)技術空白,攻克核電的技術難點。
在公司發(fā)展過程中,我們公司在前5年與其他兩家公司的業(yè)務基本是一樣的,只致力于核工程數字化DCS研發(f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例如我們已經推出NicSys系列DCS平臺,并在此基礎上研發(fā)了很多應用系統(tǒng),包括很多軟件產品,例如輻射監(jiān)測系統(tǒng),應急指揮系統(tǒng)等等,并作為核電站DCS項目分包商,我們完成了8臺核電機組儀控工程項目。
但是作為企業(yè)長遠發(fā)展來說,由于核電是一個政策性非常強的行業(yè),例如說福島事件,他雖然出在日本,但是對全球都有影響,所以作為設備制造企業(yè)來說,如果產品業(yè)務領域僅在核電領域,如果再出現不可預想的事情,企業(yè)會很難支撐的,影響非常大。因此中核集團出于長遠發(fā)展,從“大儀控”角度出發(fā),把核儀控產業(yè)鏈做深做全。2013年10月,北京中核東方控制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和原來的北京核儀器廠重組,北京核儀器廠在核探測器、核儀器儀表、專用儀控系類產品中,很多產品和技術在國內也是僅此一家的。重組后,把數字化控制系統(tǒng)、核探測器、專用儀控以及核儀器儀表都放在一起,從整個的業(yè)務上來說形成了上下游了關系,從核探測器到數字化控制系統(tǒng),形成了核儀控的全產業(yè)鏈,這對于中核控制的長遠發(fā)展是非常重大的舉措和轉折點。
目前來看,3家公司發(fā)展各有特點,越來越看的清楚走的不同的道路。廣利核公司從去年開始專注做核安全級DCS產品,國核自儀主要是采用基于和別人合作的基礎上來研制產品平臺。中核控制的所有儀控產品都是自己做的,包括軟件的源代碼都是自己做的,然后產品鏈很長,在市場定位上,我們更加注重致力于做一個核儀控一體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媒體:客戶選擇中核控制的原因主要什么?中核控制在售后服務工作上哪些特別的地方?
唐意:目前核儀控市場上客戶選擇供應商,主要看能否做到一攬子解決方案,在項目上能夠給客戶創(chuàng)造多少價值??蛻艨紤]三個方面,一是減少費用;二是減少工作量;三是要保障經濟性。我們在這一方面正好能契合客戶的需求,我們公司可以提供一次元件到控制系統(tǒng),可以做到一攬子提供解決方案。這也是中核控制現在的整體經營理念,高質量向核技術應用用戶提供一體化儀控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完成項目需求。這樣我們和客戶形成了一個共通的契合點,這也是客戶選擇我們的重要原因。
售后服務對我們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核電運行周期都非常長,現在已經是60年的運行周期了,而我們數字化儀控系統(tǒng)的產品壽命是在10左右,又是大量靠軟件來支撐的產品,所以和客戶之間的無縫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都體現在對客戶的服務上,它不像其他產品,只能是固定的功能和使用方式。數字化控制系統(tǒng)不一樣,它可以根據你的需求,除了基本功能外,他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而且很容易做到,因為他是靠軟件來支撐的??蛻粼谶@么長的運行周期里,他不斷有新的要求需要我們去解決。所以我們必須樹立終身為客戶提供服務的理念,他不是一錘子買賣,甚至到技術改造,到核設施的退役,我們都需要大量的同步介入,和客戶需要捆在一塊解決才行。
另外一個層面,數字化儀控技術在不斷的推進,隨著網絡技術、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不斷發(fā)展,所以要保障我得產品保持優(yōu)勢,需要不斷對客戶需求進行分析,提供新的功能,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方便。例如原來客戶要操作某個功能可能需要龐大的系統(tǒng)支撐,現在只要編個程序,改進硬件,就能實現這個功能。所以必須形成這種長效反饋機制,讓產品保持優(yōu)勢。
媒體:中核控制在第三代核電技術的應用中對儀控產品的研發(fā)重點和方向是什么?2015年“中核控制”計劃有哪些新產品上市?
唐意:中核控制在第三代核電技術的應用上做了很多的科研項目,承擔了第三代核電站專用儀控系統(tǒng),包含核電站棒控棒位系統(tǒng)的研制,核電站堆芯中子注量率測量系統(tǒng),核電站堆外核測量系統(tǒng),AP1000反應堆堆內測量和堆外核測量系統(tǒng)設備的研發(fā)任務,目前上述課題都已結題。
對于數字化控制系統(tǒng)產品來說,單從平臺來說是不分二代或者三代的。三代技術主要對于大型的設備、關鍵設備,涉及安全功能的設備法規(guī)上有嚴格的要求。公司在第三代核電技術中,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核儀器、核探測器等方面上。當然我們也會關注數字化控制系統(tǒng)在三代核電機組上的發(fā)展,對其的特殊需求也會適時進行研討和評估。
目前中核控制產品分為控制系統(tǒng)、核探測器、核專用儀控、核儀器儀表四個板塊。其中控制系統(tǒng)平臺已經完成了從小型系統(tǒng)NicSys®1000到全廠型系統(tǒng)NicSys®2000的研制,安全級DCS產品NicSys®8000N也完成了原理樣機。在控制系統(tǒng)產品方面,15年不會推出其他新的產品,會把NicSys®8000N的取證工作會放在一個首要位置。在核探測器方面,2014年百萬千瓦級核電堆型的棒控棒位系統(tǒng)已經推出并應用,基于AP1000,CAP1400,ACP1000堆型的堆內堆外核測系統(tǒng)也全部都有新產品出來。
媒體:對于一個核工業(yè)儀控企業(yè)而言,要堅持走自主創(chuàng)新的道路,培養(yǎng)研發(fā)人才是非常關鍵的,中核控制是如何進行人才培養(yǎng)的?
唐意:我們在人才上下了很大的力氣,但是實話實說,一方面從事核儀控的人才在市場就是緊缺的,一方面和IT行業(yè)比較靠近,因此人才流動性很強。尤其人才的培養(yǎng)和保留確實是公司這兩年很頭疼的一件事情。公司目前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人才引進并加強培訓,同時在引進高端人才方面中核集團也給了一定的政策。另外在科研工作上,我們也有部分項目采用與高校、研究院合作開發(fā)的方式,尤其是核儀器產品方面,利用社會力量加快研發(fā)進度。
媒體:近些年信息安全用戶很關注,中核控制是如何做的。
唐意:信息安全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信息本身的安全性,二是自身產品控制系統(tǒng)產品的安全性。2010年伊朗的“網震”事件造成核設施的大量損失,從那以后工業(yè)信息安全受到核工業(yè)的重視,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都提高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在信息安全方面,一方面我們在自己的產品加入很多工業(yè)信息安全元素在里面,從硬件、軟件,甚至是防范措施上。同時與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參與他的工業(yè)信息安全課題,同時中核控制也是他的唯一一個合作者,我們也是工業(yè)控制系統(tǒng)信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理事單位,也是專家組成員。這樣能夠及時將目前國際先進的信息安全理念以及技術及時反饋到我們研制的產品中,保障產品的安全性。
媒體:針對核儀控技術大會有什么建議?
唐意:這個會議的形式非常好。我一直認為一個行業(yè)采用技術壁壘其實是阻礙技術發(fā)展的不是推動的技術發(fā)展的,技術發(fā)展需要一個中立的組織來做這個事情,企業(yè)畢竟有一定的利益相關。所以能夠有這么一個交流平臺,讓大家共享技術觀點,能夠起到推動核儀控行業(yè)的作用。我也提一點建議,希望大會組織方能夠在會后就大會代表共同關注的2~3個技術問題組織人員進行深入主題研究,在下次會議中共享觀點。我在參加IAEA的一些交流會議中,感覺到會議僅僅是一個媒介和交流的平臺,更多的精力是在會后,會后組織方會安排專家具體負責某個關注點。例如FPGA會議每一次都有個主題,例如前幾年大家關注如何把FPGA的標準建立起來。這種主題式的交流,能夠把技術交流更加專業(yè)化、深度化。我想這個意義大于會議的本身意義,技術本身是開放的,抓住共同關注的問題,共同推進,這樣會更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