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隨著國家相關排放標準的相繼出臺,火電行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環保壓力。裕華公司、章丘公司和天津軍糧城公司積極推進“超凈排放”技術試點,通過探索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實現了火電機組的“超凈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樹立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典范。
關鍵詞:超凈排放脫硫技改節能減排
前言
為了應對大氣污染,2014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能源行業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等新的環保政策相繼出臺,國家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減排力度要求空前加大。這些新政策新形勢對中國華電的環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自2014年起,中國華電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為目標,加快推進清潔高效火電項目建設,穩步實施現役機組超低排放技術改造。2015年,中國華電逐步在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重點地區及城市電廠推行“超低排放”技術,踐行用清潔電能點亮美麗中國的鄭重承諾。
2014年9月2日,中國華電投運的首臺“超低排放”燃煤機組——裕華公司1號機組“超低排放”技術改造項目順利投產。繼裕華公司之后,章丘、天津軍糧城等公司的部分機組也完成了“超低排放”的技術改造。2014年12月,章丘公司實現3號機組(30萬千瓦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成為山東省內首批“超低排放”機組。2015年12月,章丘公司完成1號機組(14.5萬千瓦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這是中國華電高效分離專利技術第一臺試點機組。天津軍糧城公司積極開展4×20萬千瓦機組脫硫增容改造及2×35萬千瓦機組環保一體化改造,采用的濕式電除塵技術是國內第一、中國華電唯一無外殼濕電除塵器項目,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個實現在線測量PM2.5、PM10和微塵總量的電廠環保改造項目。
河北華電石家莊裕華熱電有限公司
實施重特大技改項目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想要達到預期效果,需要人、財、物等各個要素有機結合。“當初制定目標開始也有顧慮,而且改造機組和新建機組不一樣,設備系統受限,對于實現目標難度更大。”該公司總經理何俊忠坦言。但目標既定,箭在弦上,無論是“摸著石頭過河”還是“吃螃蟹”,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即刻打響。
項目開始后,首先面臨著技術改造路線的確定問題。因為超低排放改造在華電屬于首例,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裕華公司全面分析研究了旋轉極板電除塵、電袋除塵、濕式電除塵等多種國內外先進除塵技術。通過摸底和測試,布袋、電袋技術的濾袋易產生二次污染,旋轉電極除塵器有占用空間大的弊端,并且以上兩種方案的煙塵排放濃度都無法達到10mg/m3以下。相比之下,濕式電除塵器則采用噴淋裝置,既可以提高荷電能力,也可以有效去除煙氣中的粘性顆粒,避免二次揚塵。因此,綜合考慮長期運行穩定性、維護成本等因素,最終決定采購進口高頻電源設備,采用電暈功率高、火花控制性能好的高頻電源方案。
標簽:超凈排放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