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傳統的“水、氣、固廢”三大行業,環境修復行業一直以來受社會關注度相對較低。近日,常州外國語學校建校選址因環境修復未達標準導致500名在校生疑似因化工廠污染中毒,這一事件引發了社會對環境修復的廣泛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進一步修訂為中國環境修復行業帶來了發展契機。同時,“十三五”期間即將出臺的“土十條”將進一步推動環境修復行業的發展。
本篇中,我們對環境修復行業進行了梳理,并分析了環境修復行業新三板掛牌公司的詳細情況。
環境事件頻發,行業亟待發展
在環境意義上,環境修復是對被污染的環境采取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技術措施,使存在于環境中的污染物濃度減少、毒性降低或完全無害化。它是一種對污染源的產后控制措施。依照環境修復的對象可以將環境修復分為土壤環境修復、大氣環境修復、水體環境修復以及固體廢物環境修復四種類型(表1)。
相較于固廢治理、大氣污染治理等相對成熟的產業,環境修復行業目前整體正處于產業導入期。按照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隨著經濟發展程度的提高,國家對環境質量的控制標準會日益嚴格,這將為環境修復行業打開市場空間。
標簽:環境修復行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