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建設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的水平,管道建設標準制定的水平更代表著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水平。在2016年中國國際管道大會上,管道局展示的科技創新成果引人注目,特別是管道局主編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國家標準20項、行業標準67項,有力推動中國管道建設標準化水平的提高,為企業植入了科技基因。
通過標準建設提升質量效益早已是國內外管道行業公開的秘密。目前,國內油氣管道達到12萬公里,跨國管道日益增多,要想實現行業跨越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是必由之路。
我國油氣管道標準體系現狀如何?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有多大?怎樣才能趕超?記者5月10日獲悉,“長輸管道中外技術標準差異分析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管道行業專家對此展開了深入研討,從不同側面分析差距,提升認識,追趕先進。
標準建設起步晚,有待完善提升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借鑒蘇聯和美國標準,逐步建立起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油氣管道技術標準體系,并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借鑒國外先進理念進行了修訂補充。近20年來油氣儲運業進入大發展階段,一大批舉世矚目的戰略性工程相繼建成投產,標準體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撐作用。
隨著技術發展和國際管道標準水平的提高,我國油氣管道標準水平逐漸拉開差距,有待進一步完善提升。
系統性問題首先被專家提出。系統性要求標準體系在統一原則理念指導下,設置科學合理的綱目,像大樹的枝干,確保標準架構的體系性。“目前,國內油氣管道標準體系覆蓋了從設計建造到運行維護各環節,但各環節標準分散在近20個專業標準中,重復交叉甚至互相矛盾,缺少綱領性規范標準的指引和串聯。”中國石油管道公司質量安全環保處副處長稅碧垣指出。
以“油氣管道站場防雷技術標準”為例,不同來源的標準規定多達6項。但由于制定單位不同,缺乏充分溝通,導致標準間既有重復交叉,也有關鍵指標相互矛盾。
協調性問題也為業內人士所公認。協調性意味著不同標準之間按內在聯系相互配合、承接,確保整體效益最佳。“油氣管道標準體系內部,設計建設未考慮運行期精細化管理及優化運行需求,相互不配合,缺乏實用性。”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副總工程師張鵬指出。
張鵬以站場輔助系統為例介紹,國內站場很多流程切換和啟停都要現場操作,需要人員長期值守,導致成本高。其實,設備都自帶控制系統,只要在采辦時要求廠家按一定標準預留相應接口,即可實現自動控制。
此外,還存在標準體系可操作性不強、先進性不足、不夠全面等問題。“同樣標準,不同時間、不同承包商,甚至同一公司不同人理解都不一樣,給生產帶來較大問題。標準體系也未完全涵蓋高強鋼管道建設與維護、高寒凍土區管道建設運營等內容,尚待補充完善。”參加長輸管道中外技術標準差異分析研討會的專家說。
除標準建設外,標準執行問題也被專家關注。我國企業普遍存在“重經驗、輕標準”的情況,對標準實施監控較少,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對標一流補短板,根在理念差距
國際能源公司標準體系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得到與會專家的認可。國內油氣管道標準的差距在哪兒?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
“究其根本是理念層面的差距,世界先進水平管道以‘安全、可靠、效率’為核心理念,而我國在落實這三大理念時,存在不小差距。”張鵬認為。
中外標準建設模式的差異也引起與會專家關注,認為這是造成導致系統性和先進性問題的主因。
稅碧垣介紹,我國企業標準體系建設采取的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混編模式。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被簡單吸收進企業標準,成為“標準集合”,缺乏綱領性支撐。而西方發達國家普遍采用基于市場自愿的標準化管理模式。除法律法規要求外,企業完全根據自身需要采用外部標準或自主編制標準,構成“量身定做”的樹形標準體系,并持續通過采納國際先進標準或經驗集成等方式進行改進,確保系統完整、先進適用。如雪佛龍、殼牌等國際能源公司均是如此。
而標準化責任體系被認為是西方標準更具協調性和實用性的“秘訣”。西方企業各業務部門對本部門標準負責,“管業務就管標準”,保證標準符合需求且相互協調。標準制定上采取“業主第一”思想,管道建設標準的制定必須咨詢運營部門的意見,業內專家也積極參與,因此更具協調性和實用性。
與會專家還指出,標準轉化為操作規程是提高可操作性的關鍵。國際能源公司以作業手冊等形式,把標準細化為操作步驟,提升了可操作性。同時,歐美國家針對油氣管道擁有完善的執法體系,企業對標準執行有嚴格監控程序,標準執行效果更好。
趕超先進謀提質,重在模式轉變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世界先進水平的標準體系是建設國際化管道企業的關鍵支撐,而這有賴于從標準的理念、建設到執行全過程的轉變和提升。
中外標準水平的差距根本在理念。對此,專家建議要以“安全、可靠、效率”為核心原則,形成市場化和開放性的標準化發展理念。著名標準化學者李春田曾建議,企業標準化管理方式應該呈現叢林狀態、千姿百態,才合乎市場邏輯。
油氣管道標準制定上,關鍵要實現標準建設模式的轉變。在稅碧垣看來,國家和行業層面,要考慮制定綱領性、法規性和綜合性標準,側重監管和指導。企業層面,應基于外部標準,自主建立本企業系統完整、精簡適用、協調統一的處于“金字塔”頂的標準體系,應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綱領性標準,統領企業標準體系建設。
確立“管業務,管標準”的標準化責任體系,是企業標準體系建設的重點。專家表示,要把標準化列為企業首要的基礎性工作,在企業職責體系中明確業務部門對本部門標準的制定、采用和技術水平負主體責任,確保標準的細化、適用、協調。
專家指出,把標準轉化為操作規程是確保標準執行效果的關鍵。要針對具體業務明確需要執行的標準,并轉化為可執行、可操作的技術規程。同時,把標準執行納入企業管理體系,加強監督檢查。
標準國際化是企業標準先進性的保證,有利于我國油氣管道標準話語權的提高。專家建議,應積極開展與國內外先進標準的對標采標工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活動,將國內先進標準推廣為國際標準,提高話語權。在國外的工程項目,應在策劃之初就與所在國政府管理部門協商確認使用的技術標準清單。
會議認為,世界先進的油氣管道正向著高度自動化操作、科學高效管理、快速有效的應急搶修模式和信息化管理轉變,而這都需要先進標準體系的強力支撐。如此才能實現管道建設運行安全、可靠、高效的目標,才能不被先進水平所淘汰。
標簽:油氣管道標準體系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