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及工業化的加快,環境污染問題越發突出。目前我國電力行業已涌現出不少新型能源利用技術來實現節能減排,熱泵余熱回收技術便是其中之一。火電廠通過循環水及排氣乏熱被帶走的熱量約占總能量的30%。熱泵技術憑借其適用范圍廣、對主機影響小、總體改造難度小、大幅降低機組煤耗等優點,成為當下最適宜電廠運用的低溫余熱回收技術。
1、熱泵技術
熱泵以高品位能為驅動力,從低溫熱源中獲取能量用以供熱,實現低品位能的提取利用,該技術能提高電廠能源利用率并減少環境污染。下面簡要介紹幾種電廠余熱利用系統中常見的熱泵。
(1)蒸汽型吸收式熱泵
它是在高溫熱源驅動下,提取低溫熱源的熱能,輸出中溫的工藝或采暖熱水的一種技術。
(2)直燃型吸收式熱泵
以天然氣為燃料,在直燃機內燃燒產生的火焰和煙氣作為驅動熱源,回收機組的循環水余熱用于供熱。
(3)電壓縮式熱泵
以電能作為驅動,通過工質不斷蒸發、壓縮、冷凝、節流、再蒸發等熱力過程不斷把循環水中的余熱轉移到熱網供水中。
實際工程中,通過新建熱泵廠房,新增循環水、蒸汽及熱網水管道,用合適的熱源來驅動熱泵,將循環水中的余熱提取出來加熱熱網水而使供水溫度提高并用以供熱。
2、三個典型方案技術經濟比較
現以某燃氣電廠余熱回收工程為例,比較當采用上述三種不同型式的熱泵時,各方案的經濟性。節約的燃料費可作為收入處理。
直燃型吸收式熱泵方案,投資估算約6000萬。需消耗大量天然氣來驅動熱泵,經計算運行成本約2440萬。同時節約的天然量大大減少,由此帶來的收益僅667萬。投資收益比為667/6000=11.12%。
電壓縮式熱泵的方案,總投資估算約為5650萬元。電驅動方式增加了廠用電率,產生約1427萬元的運行成本。收益約為1235萬元,投資收益比為1235/5650=21.86%。
蒸汽型吸收式熱泵方案收益良好且運行維護費用低。經計算,該方案投資估算約5700萬元,收益為1533萬元,運行成本約624萬元,投資收益比為1533/5700=26.89%。
可見,在相同設計條件下,三個方案投資差異不大。直燃型吸收式熱泵的運行成本最高,投資收益率最低,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首先排除。蒸汽型吸收式熱泵和電壓縮式熱泵各項指標接近,需進一步進行財務評價,經比較,吸收式熱泵方案的內部收益率和凈現值都比壓縮式方案高,而投資回收期較短,因此該方案是最優的。這樣便成功選出了一個最經濟可行的方案。
3、結論
利用熱泵回收電廠循環水余熱,具有良好的經濟環境效益。設計時應結合具體工程的特點,從工程投資估算和財務評價兩個方面對項目進行定量分析,合理的選擇方案。相關設備、材料價格,工程施工難度,費率等的選取都應參照工程所在地的實際情況以及相關規范來確定,確保數據來源的可靠性。通過技術經濟的方法來比選方案,可使方案選擇更加科學、可靠,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