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污泥處理處置面臨土地容量欠缺、資源化利用尚未實質起步、處置的綜合性和全流程考慮還有所欠缺等問題,未來干化焚燒是現階段中心城區污泥處理處置主選。
上海污水處理概況:
我國最早的第一批處理廠是上海北區污水處理,1921年達到4700立方米/天,上世紀九十年代報廢。上海傳統污水處理廠包括石洞口片區、竹葉片區、白龍港片區、長江三三島片區、杭州灣片區、嘉定黃浦江上游片區共六個片區。
上海污泥處理歷史:
七十年代污泥重力濃縮外運農用、八十年代污泥及氧化工程、九十年代污泥機械脫水減量、本世紀初污泥填埋技術研究、2011年至今干化焚燒和深度脫水投產運行,為污泥減量做出重要貢獻。
中心城區污泥處理三大片區介紹:
白龍港片區主要做消化、干化、深度脫水,干化到含水率30%。石洞口片區主要做干化焚燒,竹園片區主要做干化焚燒后填埋處置。
城投污水公司在中心城區污水方面處理的一些經驗:
國內第一個干化焚燒項目是石洞口是污泥干化焚燒項目。其中限制干化機的幾個參數:包括干燥劑蒸發量:5.9t/h,氧含量<8%,含水率70%左右。基于上海市清潔能源規劃,以后能源將會由煤改為柴油。采用新型的運行管理技術優化及其改進,檢修時間和運營成本都將減少一半左右。擴建規模的干化焚燒系統參數營養消化的一個參數:有機物降解率為40%。
結論:
污水處理需要做好安全體系、資源利用、除砂除渣、建設標準四個方面以保證工廠的穩定運行。上海污泥處理處置面臨的問題:污泥處理基本安全土地容量欠缺,資源化利用尚未實質起步、污泥處理處置的綜合性、全流程考慮還有所欠缺等。
技術方向三大思考:
填埋不是上海污泥處置最優選擇,不具可持續性;干化焚燒是現階段中心城區污泥處理處置主選,應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實現資源互補;污泥處理過程要形成更多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提高運行管理水平。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