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G20峰會將在浙江杭州舉行,杭州人除了可以多一個黃金周之外,似乎還可以期待重新擁有一片湛藍的天空。為迎接這一重大國際會議,杭州進行了多方位的整治,其中頗受老百姓關心的當屬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的建設。對于環境空氣監測行業來說,這也將是新的機遇與挑戰。
2015年元旦起,杭州就推行了許多防治措施,例如,西湖景區實施機動車“環保行動”,部分景區禁止高排放車輛通行,提倡利用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等。此外,杭州還將加強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目前,杭州主城區有11個空氣質量監測點,今后將會加強全市PM2.5自動監測網絡建設和杭州城市邊界層氣溶膠監測系統建設。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就開始監測和預報空氣質量工作。一開始主要引進進口監測設備,直到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監測儀器設備國產化,國內企業走上學習并創新的道路,到本世紀初期監測設備國產化才算是真正起步。但早期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研發項目因其批量少、綜合技術多、技術要求高,一些頗具規模的企業不愿意接單,而部分小企業接單,卻因其技術水平有限,資金薄弱,造成用戶體驗不好、市場打不開的局面,從而導致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設備水平長期徘徊不前,發展極慢。
現在,空氣質量監測需求已經爆發,并整體呈增長趨勢。但與進口監測設備相比較,我國國產監測設備仍相對落后。究其根本,是國內環境監測事業大環境所致,在我國環境監測的性質、地位、作用和其職能沒有經過法定程序來確立,法律法規嚴重缺失,外加上現行的環境監測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能適應新的形勢要求,脫離了實際。除此之外,環境監測儀器的發展需要傳感器技術的支撐,但我國傳感器的研制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這也造成了我國國產監測設備較為落后的現象。以上問題的積累阻礙了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如今,國家陸續頒布實施各項環境保護政策法規。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實現生態環境質量、重大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監控全覆蓋。15年底,財政部和環保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環境監測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大力推進環境監測市場化改革。同時,也有一些社會因素促進其發展。近年來,環境污染事件頻頻報道,社會公眾對于加強環境監測工作的呼聲逐漸增強,各級地方政府在對轄區內的環境治理也日益重視。各地區陸續規劃安裝了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地面站,例如湖南長沙全市共設10個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空氣采樣儀器隨時監測空氣成分含量;山東淄博也展開6個鎮辦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的試運行。空氣質量監測儀器設備需求逐漸增大,將促使空氣質量監測行業形成更大的市場。
隨著國家對于環境監測工作日益重視,各地政府逐漸加大對環境監測及應急監測的投資力度,環境空氣監測儀器行業將呈井噴式發展。專家預計“十三五”期間環境監測設備銷售將達760億元以上,市場前景十分看好,環境空氣監測儀行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標簽:環境監測儀表行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