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東方鍋爐核質保專家文廷茂對華夏閥門參與中廣核紅沿河核電站5-6號機組LOT45C常規島高端閘閥項目的首批相關人員進行了“核安全文化”培訓。隨后,就有關公司核安全文化采訪了閥門制造部部長王貴華。
記者:王部長你好,看到你在培訓中做的詳細的記錄,能夠感受到你對這次培訓的重視和認真。那你能給我們聊聊你參加培訓后的感受嗎?
王貴華:作為核電新人,以前接觸核電比較少,所以這次核安全文化的培訓對我確實很有意義。我有這樣幾點直觀的感受:
一是發展核電這種能源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唯有順勢而為進入這個領域,公司才會有長足的發展;
二是核電的安全性極為重要,是核電發展的生命線,這需要我們的每一個員工都高度警覺;
三是核安全文化即是態度問題也是體制問題,既給個人有關,又給組織有關,是核電人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
記者:你怎么理解核安全文化理念的四個方面?
王貴華:核安全文化理念包括四個方面:嚴謹的工作方法、質疑的工作態度、保守的工作習慣以及溝通的工作方式。要做到這四點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時間的努力。
我理解的嚴謹的工作方法,就是工作要認真謹慎,不放過任何細節。比如,要弄懂工作規定,按章辦事,對意外情況保持警惕,出現問題停下來思考,必要時請求幫助,追求有序、按時和整潔,不圖省事走捷徑。
質疑的工作態度就是要弄清楚自己的工作,識別可能出錯的原因。在這個方面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要幫助員工學會思考:我了解這項工作嗎?我的責任是什么?我的工作和質量的關系如何?我具備完成工作的能力嗎?與我相關的其他人的責任是什么?有什么異常情況?我是否需要幫助?什么地方可能出差錯?出錯可能會造成什么后果?應該怎樣防止失誤?萬一出現故障,我該怎么辦?
保守的工作習慣就是反對過激的創新,采取比較穩妥的方式解決問題。
而溝通的工作方式則是需要加強工作信息的傳遞和反饋,提升工作效率,避免誤解和矛盾,不斷尋求機會改善質量水平。
記者:此次培訓中,老師提出了“活動隔離”這個概念,你是怎么理解的?具體針對中廣核45C項目如何達到這一要求?
王貴華:活動隔離是指核電產品制造要與其他產品的制造相互隔離,目的是確保員工在從事核電產品的制造時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核電產品要在專用的場地內制造,即使是臨時制造業需要設置標識牌并采取隔離措施。
核電產品的制造中如何做到清潔和防護至關重要。部門考慮從幾個方面來對生產現場進行改善:
一是在產品入庫前增加核電產品專用清洗池;
二是對產品零部件保管、裝配現場用圍欄加以隔離,既減少周圍環境產生的污染,也營造核電不一樣的工作氛圍;
三是要求員工在接觸工件時穿清潔的衣服和鞋,需要時甚至穿鞋套;四是每日或隨時清掃地面……從去年9月起,部門就開始有意識的在現有的制造過程中加入與核電制造相適應的觀念和流程,并從清潔、防護和標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記者:在中廣核45C項目中你準備采取哪些措施?
王貴華:中廣核45C項目是公司的第一個核電大項目,我們都是核電新人,緊張和擔心不言而喻,壓力和重視程度也是超乎以往。
首先,在人員方面,要將員工們長期從事火電閥門的方法、思維、意識轉移到核電上并成為習慣,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核電的要求更高,員工技能素質的培養提升也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一方面的工作公司已經開始進行。我們部門也對設備和人員進行了相對確定,然后會逐步開展核安全文化、技能素質以及工作習慣的培訓提升。
在環境和硬件設施方面需要調整、優化和新增,以滿足核電的要求。目前,我們已經提出了詳細的改善計劃。公司在原有設備的基礎上,已經添置了密封面自動噴焊機、數顯鏜銑床、產品表面處理及油漆處理面設備,而且還將新增精度檢測設備,這些都是做好核電產品的硬件基礎。
對做事流程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和改變。這個方面,公司打算在正式制造核電產品前進行演練,目前已確定“上鍋”沙圣項目的閘閥產品作為模擬核電產品加工的演練和檢驗,從設計、檢驗、資料、制造過程等各個環節檢驗公司流程、制度、管理工作和方法是否適合核電要求。
總之,憑借我們多年來形成的善于創新、敢于打硬仗的優勢,在進入核電這個新的領域之時,我們依然充滿信心,但同時也要正視和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采取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舉措。因為我們沒有退路,任何的差錯和失誤都將付出慘重的代價。所以,我們唯有更努力的做得更好。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