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實行逐步放開環境監測市場,推行政府向社會購買環境監測服務的政策以來,社會化環境監測服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行省級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在即,對西部地區來說,推行社會化環境監測,既是一項挑戰,又是一個極好的機遇。當前,西部地區要抓住機遇,采取多項措施,促進環境監測事業大發展。
多年來受體制、資金、觀念等約束,在西部地區,縣一級要承接社會化環境監測,還有一些工作沒有準備好。
政府資金沒有準備好。西部縣一級財政基本上是吃飯財政,可用財政資金十分有限。以湖南省張家界市為例,轄區內4個區縣總面積9600平方公里,總人口165萬人,均是國家級或省級貧困縣,縣本級財政可支配收入少得可憐。最高的慈利縣,2015年僅10.8億元,最低的桑植縣,2014年僅5.08億元,這其中還包含了中央財政給兩縣撥付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9694萬元和9192萬元。西部發展和扶貧需要的資金缺口巨大,地方政府基本上沒有余錢去購買環境監測社會化服務。那些沒有享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的縣,這方面的困難更多。
縣級環境監測站應對沖擊的各項工作沒有準備好。由于體制、資金、區位等的缺陷,縣級環境監測站的能力大多不強,發揮的作用有限。以西部某地為例,轄區內4個區縣環保局均內設環境監測站,這些環境監測站雖然通過三級站的達標驗收,但監測能力十分薄弱,沒有一個站能獨立完成地表水前29項的監測分析。監測分析人員中,沒有一位是環境類全日制本科生,有的站連助理工程師都沒有,更不用說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如此狀況,難以抵擋住社會化環境監測的沖擊。
承接社會化環境監測服務的機構沒有準備好。在西部地區,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的能力更為薄弱,縣一級乃至地市一級很少有像樣的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如湖南省張家界市、懷化市、湘西自治州,3個地級市沒有一家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來此承接地方政府購買環境監測服務的監測機構均來自外地,魚龍混雜現象十分嚴重。
環境監測市場的放開,客觀上給西部地區環境監測工作帶來更多挑戰。
一是社會監測服務對縣級環境監測機構的沖擊很大,有的縣級監測機構面臨生存危機。如在環境監測業務承接上,縣級監測站通常比較謹慎,并能堅持監測質量底線。計量認證的項目能做,計量沒認證的項目不敢做。但一些社會化監測機構往往受利潤驅使,只要有錢可賺,什么業務都敢接。
二是地市級環保部門環境監測能力被削弱。環境監測既是技術,也是文化,需要不斷積淀、積累和創新。監測任務減輕,鉆研現場監測業務的人減少,就會導致開發環境監測標準、探索新監測技術規范的人也減少。久而久之,政府監測機構工作能力就會被削弱。
三是其他部門環境監測異軍突起。環境監測業務逐步走向社會之際,水利、住建、藥監、農業、氣象等部門正在大建實驗室,招募人才,提升環境監測能力。未來,部門之間的監測能力差距可能會拉大。
四是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魚龍混雜現象普遍。從事社會化環境監測基本上穩賺不虧,因此只要能沾上邊的,都想從中分一杯羹。現實中,受利益驅使,隨便找幾個員工,購幾臺儀器,便能組織開展環境監測,監測質量通常難以保障。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這一大背景下,西部地區要善于抓住機會推動監測事業發展,努力在困境中崛起。
首先,加快縣級環境監測站的能力培育。不管環境監測市場化如何發展,政府環境監測機構應該做到機構加強、技術精確,這是環境質量保障、應急突發環境事件定性、環境管理等的需要。借助此次省以下環境監測機構垂直管理的契機,應優化整合縣級環境監測機構,提升其環境監測能力,并將環境監測的觸角真正延伸至基層第一線,為生態環境質量安全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其次,分步推進社會化環境監測進程,留足緩沖余地。東、西部經濟、理念、技術、能力等差距很大,環境監測社會化應根據實際情況分步推進,不可一刀切。在推進環境監測社會化之際,應綜合考慮西部縣級環境監測站的實情,為其留足發展空間。
第三,對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進行規范管理,穩妥推進社會化環境監測市場發育。社會化環境監測是政府環境監測的必要補充,要使其壯大,必須加強規范。要完善相關立法。環境監測社會化必須以法律為準則,穩妥推進。要嚴把準入關。規范化是根本,必須對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嚴進嚴管。要建立企業自律機制,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這是開展社會化環境監測的最起碼要求。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