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朱法華:煙塵超低排放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作者: 2016年05月04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在黨中央、國務院及國家相關部委與地方政府的推動下,我國的電力環保技術和裝備從“十二五”之前跟蹤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走向了結合國情的自主創新、深度開發、集成優化,目前污染控制技術、裝備、指標

  在黨中央、國務院及國家相關部委與地方政府的推動下,我國的電力環保技術和裝備從“十二五”之前跟蹤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走向了結合國情的自主創新、深度開發、集成優化,目前污染控制技術、裝備、指標已經跟國際先進水平并駕齊驅甚至處于領先地位,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了國產化。特別是煙塵控制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多種技術路線,給電廠的技術選擇帶來了很大困難。

  煙塵超低排放技術的重大突破

  “十二五”期間,我國燃煤電廠煙塵排放限值經歷了從50毫克/立方米到30(20)毫克/立方米再到10(5)毫克/立方米的三級跳,標準倒逼技術進步。低低溫電除塵、濕式電除塵、移動電極電除塵、新型電源(如高頻、高頻脈沖、三相脈沖)等電除塵系列新技術迅速發展,并取得重大突破,使得除塵效率大幅提高,除塵系統能耗大大降低;而濾材創新升級、結構改進、流場優化等也為電袋復合除塵、袋式除塵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實現煙塵超低排放控制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裝備保證。目前形成了以各類高效電除塵器、電袋復合除塵器和袋式除塵器為主的煙塵控制和濕法脫硫、濕式電除塵器為主的顆粒物深度脫除技術格局。

  電除塵技術方面,“十二五”期間,通過優化工況條件,改變除塵工藝路線、解決反電暈和二次揚塵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出大批新型高效電除塵技術,使電除塵技術適應范圍擴大、除塵效率持續提高、能耗顯著下降。

  (1)低低溫電除塵技術。“十一五”末期,我國環保企業對低低溫電除塵器提效機理、電除塵效率與粉塵比電阻關系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攻克了余熱利用裝置與電除塵器有機結合、余熱利用裝置、煙溫調節與電除塵自適應控制等關鍵技術。實 際應用表明,低低溫電除塵器除了能夠降低電廠供電煤耗、協同脫除煙氣中的三氧化硫、PM2.5、汞等污染物外,還可降低電除塵器的比集塵面積20%以上,減少電除塵器的設備投資;節約脫硫系統水耗;降低整個煙氣系統約10%的引風機電耗。在超低排放的背景下,該技術也獲得了應用。

  (2)先進的供電電源技術。國電環保研究院發明的基于超微晶材料的高頻電源,2010年成功在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公司100萬千瓦機組上應用,實現了電除塵器節能69.5%,提效51.5%。近5年來,該電除塵器高頻電源累計投運5000套,減少煙塵排放30%~70%,同時,減少電除塵器能耗50%~80%。高頻脈沖電源現已開發成功,30萬千瓦機組的應用表明,節能與減排效果更加顯著。先進的供電電源全面替代了傳統的工頻電源。此外,電除塵器的節能優化控制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電除塵器節能減排性能的深度優化。

  (3)移動電極電除塵技術。“十一五”末期,我國建成了熱態移動電極電除塵中試裝置、移動電極電場等試驗裝備,完成了大量試驗驗證,全面掌握了核心技術,攻克了設備的可靠性等多項技術難點,并對陽極板同步傳動方式、清灰刷組件結構等進行了創新設計,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

  (4)其它電除塵技術。粉塵凝聚、煙氣調質、隔離振打、關斷氣流斷電振打等一批新型電除塵技術,已成功應用在大型燃煤機組。這些新型電除塵技術在不同煙氣工況條件下的組合應用,也成為應用電除塵實現超低排放控制的重要技術。

  電袋復合除塵技術方面,解決了大型化應用、氣流均布、荷電粉塵過濾機理、濾料選型配方等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工程推廣應用十分迅猛。截至2014年底,累計配套應用裝機容量突破20萬兆瓦,形成了一 個全新的除塵產業。實踐表明,電袋復合除塵器具有長期穩定的低排放、適用范圍廣等優點,并能實現5毫克/立方米以下的超低排放。

  袋式除塵技術方面,隨著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日趨嚴格,袋式除塵器在濾料、清灰、系統阻力等方面均有很大突破,尤其是濾料在強度、耐溫、耐磨以及耐腐蝕等方面綜合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濕法脫硫深度脫除顆粒物技術方面,隨著超低排放的推進,空塔噴淋層應用越來越少,不少煤電機組將原來的空塔改為旋匯耦合塔、帶1~2層托盤的托盤塔、雙pH值循環塔、串聯塔、U型塔等,除霧器也改為管式除塵除霧器、3層屋脊式除霧器或2層屋脊式加1層管式除霧器,脫硫與除塵除霧效果均明顯提高。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煙塵超低排放技術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