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近年來,隨著“大氣十條”和“水十條”的發布,“土十條”也將呼之欲出,熱度日益提升。當前我國各地方圍繞環保產業發展,開建環保產業園區勢頭如火如荼。本文試從國內環保產業園區的現狀和時空分布,來一窺近年來產業園的發展剪影,探尋國內環保產業園區發展規律,以為接下來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和經驗教訓借鑒。
保產業園區的概念
產業園區是指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通過行政或市場化等多種手段,劃出一塊區域,制定長期和短期發展規劃和政策,建設和完善適于工業企業進駐和發展的各種環境,聚集大量企業或產業,使之成為產業集約化程度高、產業特色鮮明、集群優勢明顯、功能布局完整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區和實施工業化的有效載體,包括各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特色工業小區、技術示范區等。 具有 資源集聚、 企業孵化、技術滲透、示范帶動和外圍輻射五大功能。
環保產業園區,是環保產業的聚集區,也是環保技術產業化載體,即孵化平臺,是環保企業走向產業化道路集中區域。本文研究的環保產業園區包括以環保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特色工業小區、技術示范區等,以及之前一部分國家環保總局(現環保部)批準的環保產業基地。
國內環保產業園區概況
產業園區眾多,環保產業園的數量屈指可數
目前,由國務院批準的專業做環保產業所推動的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數不多,隨著十三五國家對環保領域重視程度的提升,有些園區開始創辦環保領域的產業園區作為經濟的轉型和新增長點。2000年以來,環保總局/環保部先后批準了一批國家級環保產業園區和環保產業基地,現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托一定環保產業基礎所開發的園中園或獨立開發新的園區。此外,中節能先后在杭州、蘇州、無錫、昆山、嘉興、成都、上海等地投資建設了十幾個節能環保產業園區,使得環保領域的產業園區不斷豐富起來。
本研究盡可能選取最大限量的樣本,即據國內環保產業園的統計信息,但由于一部分園區經營不善、轉型或者未建成,最后能獲取信息的園區的數量是53個,其中有5個作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園中園是重復統計,實際園區數量是48個。如表1和表2所示。工信部調研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我國已有6000多個產業園區,其中省級以上園區達1500多個。但是,眾多產業園區中,環保產業園的數量卻屈指可數。與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的地位和高度有所不符。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僅有1家,南京江寧經濟開發區,2015年剛環保部批環保服務業試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有7家,其中4家是園中園,僅有兩家是純粹環保產業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別是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和蘇州國家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園。
標簽:環保產業園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