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保領域推行供給側改革,要注意減少對市場的不必要干預,政府通過加強實施監管和信息公開;而形成統一開放的環保市場首先應打破地方保護主義。
目前財政部、住建部、國家發改委都已建立自己的PPP項目儲備庫或示范項目名單;部委之間如何合作,環境保護PPP中央項目儲備庫如何與其他部委結合需要探討。
環境保護部近日出臺《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4個方面部署環保領域供給側改革。其中落實環境治理任務,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等內容引發業界關注。
政府做好信息公開和績效評估
“在環保領域推行供給側改革,要注意減少對市場的不必要干預,政府通過加強實施監管和信息公開,讓市場選擇。”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表示。比如,《意見》第7條內容為“各地要向社會公開工程項目清單等信息,全面廢止妨礙形成統一開放環保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而形成統一開放的環保市場首先應打破地方保護主義。
對于《意見》第9條提出的“鼓勵發展環境服務業,鼓勵有條件的工業園區聘請第三方專業環保服務公司作為‘環保管家’”,第10條提出的“規范環境服務市場”,薛濤也認為,無論推進第三方治理,還是項目建設,都應貫徹信息公開原則,加大信息公開范圍。
“以環境治理項目為例,從項目采購信息、采購過程到后期執行情況都應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強監管和績效評估,以效果付費。這不但對產業調整有幫助,對環保產業健康化也有幫助。”他說。
《意見》第11條提出,“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生態化治理技術。定期發布《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范技術名錄》,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技術信息”。
“示范技術如何評選、由誰評選值得探討。”薛濤建議,全面公開各項技術的利弊,讓市場選擇。
此外,對于《意見》第12條提出的“大力推動治污工程生態化,把治污工程建設與生
態修復、景觀營造有機結合”。他建議,生態化不只是考慮外觀,也要考慮項目的節能、減排效果和物質循環是否生態。
項目建庫和審批要注重部委合作
《意見》第8條提出,“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其中包括,“國家將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建立環境保護PPP中央項目儲備庫,并向社會推介優質項目”;以及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建立PPP項目綠色通道、部門聯批聯審一站式服務,制定支持性政策措施,確保高質量PPP項目的順利實施”。
對此,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總監李煒表示,這兩項政策都有利于推動PPP項目發展,但是目前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都已建立自己的PPP項目儲備庫或示范項目名單,“不知道環境保護部的這一制度與其他部委怎么結合”。
北京大岳咨詢公司總經理金永祥有同樣的顧慮。據他介紹,除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住建部也建立了PPP項目庫,已有幾百個項目入庫。而目前存在一個項目入選不同部委項目庫的情況,因此,如何加強部委之間項目庫的協調很重要。
“建庫本身對推動PPP項目有好處,地方政府把項目信息放入庫中,有利于社會資本及咨詢公司等第三方獲取信息。”金永祥表示,但這對項目庫的質量提出很高要求,入庫的信息準確可靠、項目條件成熟,建庫才有意義。
據了解,目前,中國環境規劃院正在協助環境保護部、財政部進行環保PPP項目推介工作。環境規劃院環境PPP中心主任逯元堂介紹說,項目由各地通過財政部PPP信息平臺上報,財政部、環境保護部擇優進行推介。
對于環保類PPP項目聯批聯審一站式服務,金永祥認為,從目前的執行情況看相對順利。在去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中,已經提到PPP項目聯批聯審問題,可以參照執行。
他還建議,國家應統一解決環保、水利等不同類型PPP項目的聯批聯審一站式服務問題,按照“簡化程序”的原則辦理。如果將不同歸口的項目交給不同部委審批,程序上較為復雜。
標簽:環保供給側改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