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垃圾處理方式各有優缺點,焚燒發電設施建設一次性投入資金大,營運費用高,會產生二?f英等微量劇毒物,但其節約土地資源,資源回收利用高,焚燒發電產生經濟效益可觀。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起步晚,欠帳多,垃圾焚燒發電作為今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主要發展的方式,要大力發展垃圾焚燒發電處理事業,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速度和擴大焚燒處理規模,使垃圾日處理總規模與垃圾日產總量相匹配,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改變垃圾處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使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邁入正常運行的軌道。
垃圾焚燒發電處理方式的優點
每種垃圾處理方式各有優缺點,焚燒發電設施建設一次性投入資金大,營運費用高,會產生二?f英等微量劇毒物,但其節約土地資源,資源回收利用高,焚燒發電產生經濟效益可觀。
垃圾焚燒處理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超過5000個填埋場(大部分為簡易填埋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約72%,而只有16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就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約27%,如果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焚燒發電處理,全國只需再建450個左右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即可代替5000個垃圾填埋場,如果使用年限相同,填埋場占地面積要比焚燒廠大得多,垃圾填埋場填滿后仍需征用新的土地來建設新的填埋場,而焚燒廠達到使用年限后土地仍可重復使用,可見垃圾填埋處理方式浪費大量的土地資源。以廣州為例,廣州市已封場、正在使用和正在建設的垃圾填埋場共有7個,總用地面積至少為220.87萬平方米,約為3300多畝,而垃圾焚燒發電則可節省大量土地資源,目前廣州正在使用的一座和正在規劃建設的五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全部建成后日總處理垃圾可達14000多噸,總占地面積不到100萬平方米。
垃圾焚燒處理節約費用約三分之一
降低垃圾處理成本是減少垃圾處理資金,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最有效的途徑。根據對比分析,廣州市焚燒發電比衛生填埋處理垃圾每噸節約11.13元,每年可節約經費5000多萬元。按照預計2020年廣州日產垃圾20200噸垃圾計算,則每年可節約垃圾處理經費約8200萬元,約占總處理費用近三分之一。歐洲是最早最廣泛采用垃圾焚燒發電處理方式的地區,最為典型的是德國;日本、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發展也非常快;美國近年來垃圾焚燒處理比例也有所上升,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較好地解決垃圾處理問題。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規劃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全國只有166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4633.7萬噸。按照城市生活垃圾8%的增長速度計算,未來幾十年,全國要建成500座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設施才能基本滿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的需要。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