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三五”,我國工業節能減排壓力有所緩解,在政策利好的發酵下,有望迎來“開門紅”。不過,在整個實施過程中,系統性節能減排仍舊面臨問題,譬如系統性的節能減排不強、不平衡不協調、雙控目標難度大等。專家表示,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完善節能減排政策體系對系統性推進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意義重大。
探路綠色轉型工業節能減排發展態勢前瞻
2015年,我國工業經濟增長繼續放緩,工業能源消費增速回落,完成年度和“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幾無懸念。展望2016年,工業經濟發展緩中趨穩,工業節能減排壓力有所緩解,“十三五”節能減排有望獲得良好開局。隨著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更加積極,工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有望保持雙降。隨著“十三五”工業領域綠色發展綜合性規劃的出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將全面推進,結構性節能減排效果將日益顯著,節能環保產業也將繼續平穩較快發展。但系統性節能減排基礎仍然薄弱,節能減排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仍然突出,提出了系統性推進工業綠色轉型發展、出臺差異化的節能減排政策、完善節能減排目標管理體系、化解重點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等對策建議。
2016年形勢
保持下降態勢結構性節能減排深入推進
工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雙降
受工業生產下行、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為1.43噸標準煤,比2010年的1.92噸標準煤下降25.5%。
進入2016年,工業經濟增長將呈現新常態特征,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將進一步深化,工業能源消費總量將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有望繼續保持下降態勢。首先,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的目標,工業節能減排政策措施有望進一步加強。其次,工業生產下滑將導致工業能源消費需求放緩。
在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振的情況下,高耗能產品產量將進一步下降,工業能源消費需求將呈現繼續放緩的態勢。進入2016年,在高污染行業增速放緩和環保執法強化推進的情況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望繼續保持下降態勢。而隨著減排措施的深入推進,工業領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望延續“十二五”的下降態勢。
1.結構性節能減排深入推進
首先,四大高載能行業能耗比重有望在2016年穩中有降。“十二五”以來,化工、建材、鋼鐵和有色等四大高載能行業能源消費量占全社會的比重一直保持下降態勢。其次,高耗能行業占工業經濟的比重繼續下降。2016年,低能耗高技術行業增長較快但高耗能行業增速放緩的趨勢仍將持續。再其次,高耗能行業內部將繼續保持優化升級的態勢。
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綠色發展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隨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的逐步落實,我國重點區域綠色發展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
但是,部分中西部地區省份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各地區2015年1~7月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對照“十二五”節能工作進度要求,海南、青海、寧夏、新疆等4個地區預警等級為一級,節能形勢十分嚴峻;青海、寧夏和新疆同處西部地區,因化工、電解鋁等重化工業占比較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資源性產業和高載能產業帶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短期難以改變,節能形勢在2016年仍不容樂觀。
2.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全面推進
2016年,我國首個工業領域綠色發展綜合性規劃有望出臺,以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為特征的綠色制造體系將加快構建。2015年以來,中央和國務院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為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為“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出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5年4月,中央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首次將“綠色化”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過程;2015年9月,中央又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將“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提高制造業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努力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