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能源領域推廣政府、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熱電聯產項目有可能成為突破口之一。所謂熱電聯產,是指發電廠既生產電能,又利用汽輪發電機的蒸汽對用戶供熱的生產方式,這一模式較之分別生產電、熱能方式節約燃料。
據悉,近日五部委聯合印發《熱電聯產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出力爭實現北方大中型以上城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率達到60%以上,20 萬人口以上縣城熱電聯產全覆蓋。
同時,《辦法》提出支持相關業主以多種投融資模式參與建設背壓熱電聯產機組。鼓勵采暖型背壓熱電聯產企業成立售電售熱一體化運營公司,優先向本區域內的用戶售電和售熱,售電業務按合理負擔成本的原則向電網企業支付過網費。
“熱電聯產項目規模相對較小,比較適合社會資本投資。”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姜克雋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目前的問題在于熱電聯產項目的價格機制尚未理順。
熱電聯產是國家能源局推行的能源PPP類重點項目之一。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關于在能源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通知》,將熱電聯產放在第一類“電力及新能源(1566.55,3.420,0.22%)類項目”中予以重點推薦。
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于長友、薄煜介紹,目前,我國城市和工業園區供熱已基本形成“以燃煤熱電聯產和大型鍋爐房集中供熱為主、分散燃煤鍋爐和其它清潔(或可再生)能源供熱為輔”的供熱格局。
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底熱電聯產機組容量在火電裝機容量中的比例達30%左右,裝機容量及增速均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于長友和薄煜提出,當前我國熱電聯產發展正面臨四項嚴峻挑戰:一是供暖平均能耗高、污染重,熱電聯產在各類熱源中占比低,熱電機組供熱能力未充分發揮。二是用電增長乏力,用熱需求持續增加,大型抽凝熱電聯產發展方式受限。三是大型抽凝熱電比例過大,影響供電供熱安全,不利于清潔能源消納和城市環境進一步改善。四是背壓熱電占比低,運行效益較差,企業投資積極性不高。
為此,《辦法》提出,熱電聯產規劃應與電力、供熱發展專項規劃相協調。
同時,五部委提出,在全國范圍的城市城區,采暖型熱電機組原則上采用背壓熱電機組。
于長友和薄煜解釋,這因為與抽凝式熱電機組(或常規燃煤發電機組)相比,背壓熱電機組不但可以大幅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還有利于引進社會資本采用多種投融資模式參與建設。
研究顯示,2臺5萬千瓦背壓熱電機組投資一般10億元左右,其投資僅為1臺35萬千瓦抽凝式熱電機組的65%左右,更適合吸收社會資本進行建設。
為了提高熱電聯產的投資吸引力,國家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試兩部制電價予以適當支持。背壓熱電機組在非供熱期無法運行,運行小時數遠低于常規電源。有條件的省份可對背壓機組采用容量電價加電量電價的兩部制電價模式。
“單純的熱電聯產在投資上并不具有太大吸引力,兩部制電價可以彌補供熱價格相對較低的先天缺陷,提高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這是一項遲到的政策。”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和能源政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姜克雋介紹,目前尚沒有地方的熱電聯產項目采用過兩部制電價,容量電價的確定要考慮多種因素,“整體原則就是將熱電聯產的投資收益率提高到一個合理水平。”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