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治理領域最初開始于對火電廠等行業的改造,而燃煤電廠已于2014年7月1日基本完成脫硝改造,其后脫硝催化劑需求量急劇萎縮;而2015年,隨著火電廠脫硝改造業務的完成,新建火電機組量的減少,脫硫脫硝工程改造項目的萎縮,對大氣污染治理公司環保工程業務的拓展帶來影響。
根據中電聯的數據,我國火電行業2014年底脫硫累計市場份額中,前10位即CR10為86%,但前5位即CR5為 55%(2013年同期分別為62%、42%),說明行業逐步扭轉前幾年惡化的競爭生態,集中度有所提升。由于國家經濟形勢發展減速,社會用電量呈現負增長現象,隨著未來項目源的逐漸減少,以及行業內優質口碑的逐漸樹立,大批在近兩年進入行業的中小企業逐漸感受到了來自業內巨頭們的壓力,市場的集中程度將會進一步提高,一大批弱勢的小企業將在即將到來的行業瓶頸期退出市場。
圖:大氣污染治理產業鏈
大氣治理行業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市場機會主要集中在提標改造市場、運維服務市場和非電力領域市場。因此,現階段的大氣污染治理企業向著綜合環保服務商及其他領域大氣污染治理的方向發展,如垃圾焚燒發電煙氣處理。
許多企業在強化傳統大氣業務競爭力的同時,將公司重心落向其他環保領域,如固廢處理、污水處理及土壤修復等。
而機動車尾氣作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涉及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實現治理目標需要不斷提高汽柴油質量。為了滿足更趨嚴格的產品規范要求,煉油企業不斷采用高性能催化劑、凈化劑,結合新的應用工藝實現能源的清潔生產。
2015年,新環保法開始實施,隨著行業宏觀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可能會激發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投資熱潮,致使市場競爭主體增多,行業的競爭氛圍將較以往濃厚。
下面就將大氣污染治理中的工業領域情況做一梳理。
火電領域
火電廠煙氣處理是大氣污染治理領域最為傳統的一塊,代表性的公司有國電龍源、清新環境、博起環保、中電遠達、菲達環保、科融環境等。
該領域龍頭企業中電遠達主要業務集中在脫硫脫硝除塵工程總承包、脫硫脫硝特許經營、脫硝催化劑制造及再生、水務運營、核廢環保等業務。2015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36億元,較上年增長1.49%,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2.87億元,較上年增長 23.36%。除傳統火電廠脫硫脫硝除塵業務外,公司積極拓展環保領域其他版塊,目前擁有5個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回用投資運營項目,規模達到25萬噸/天。
菲達環保目前銷售除塵、脫硫、脫硝、氣力輸送、垃圾焚燒等環保裝備,也經營大型燃煤電站環保島大成套、垃圾焚燒廠BOT總承包、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BOT總承包、工業污水處理等綜合服務項目。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3.84億元,同比增長21.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0.83億元,同比增長50.53%。
標簽:大氣污染治理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