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生物濾池其中心構造是濾料,料的形態、性質及裝填方式對濾池的凈化效果和運行有著重要影響。
1 概述
厭氧生物濾池(Anaerobic Biofilter,簡稱AF)由美國Standford大學的Young和Mc. Carty于1967年在生物濾池的基礎上研發,是公認的早期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
厭氧生物濾池是一種內部裝填有微生物載體(即濾料)的厭氧生物反應器。厭氧微生物部分附著生長在濾料上,形成厭氧生物膜,部分在濾料空隙間懸浮生長。污水流經掛有生物膜的濾料時,水中的有機物擴散到生物膜表面,并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轉化為沼氣,凈化后的水通過排水設備排至池外,所產生的沼氣被收集利用。
2 濾料
在厭氧生物濾池中,其中心構造是濾料,濾料的主要功能是為厭氧微生物提供附著生長的空間。濾料的形態、性質及裝填方式對濾池的凈化效果和運行有著重要影響。理想的濾料應具備以下條件:
(1)比表面積大,一般來說,比表面積越大,可以承受的有機負荷越高,有利于增加生物總量。
(2)具有高孔隙率,孔隙率越高,在相同容積的反應器中,處理水量一定時污水的實際停留時間越長,反應器的容積利用系數越高,而且高孔隙率對防止濾池堵塞,防止產生短流均有好處。
(3)利于生物膜附著生長,如表面粗糙的濾料比表面光滑的濾料為佳。
(4)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不易破損或流失。
(5)化學和生物學穩定性好,不易受污水中化學物質的侵蝕和微生物的分解破壞,也無有害物質溶出,使用壽命較長。
(6)質輕,使反應器的結構荷載較小。
(7)價廉,取材方便。
在生產及試驗研究中最常用的濾料有實心塊狀濾料、空心塊狀濾料、管流型濾料、纖維濾料等。
(1)實心塊狀濾料:此類濾料價格低廉且容易得到,但質重、比表面積小、孔隙率低。采用此類濾料的濾池,生物量濃度低,限制了有機負荷,僅為3-6kgCOD/(m3•d),在運行中易發生局部濾層堵塞以及隨之產生的短流現象,影響運行效果。較常用的為直徑30-45mm的礫石、碎石等。
(2)空心塊狀濾料:呈圓柱形或球形,內部有形狀、大小各異的孔隙。其比表面積和孔隙率均較實心塊狀濾料有很大增加,可以增大生物量濃度及相應的處理能力,減少濾料層的堵塞。此類濾料多用塑料制成,較常用的有波爾環等。
(3)管流型濾料:可形成管道水流,比表面積達100-200m2/m3,孔隙率為80%-90%,分別是實心塊狀濾料的2-5倍和1.5倍左右,采用此類濾料可獲得較高的生物量濃度,使厭氧生物濾池的有機負荷達5-15kgCOD/(m3•d),且運行時不易堵塞。該種濾料質輕、穩定,但價格較高。
(4)交叉流型濾料:由不同傾斜方向的波紋管或蜂窩管所組成,傾斜角一般為60°。當水流經濾層時,呈交叉形(或稱折流形)流向,其比表面積和孔隙率與管流型濾料相近,但COD去除率高,工作特性較好,應用日益廣泛。
(5)纖維濾料:比表面積和孔隙率均較大,污水流經濾池時,纖維隨水漂浮,可增強其上的生物膜與污水接觸效果,提高有機物的傳質效率。同時由于水流的剪切作用,還可使生物膜厚度不致過大,以保證較高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傳質條件。但采用軟性纖維濾料時,生物膜易產生結團現象。常用的纖維濾料有軟性尼龍纖維濾料、半軟性聚乙烯、聚丙烯濾料、彈性聚苯乙烯濾料等。
標簽:厭氧生物濾池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