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原污泥處置總體思路(2008年—2012年)為中心區以干化、協同焚燒為主,郊區以堆肥為主,實現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和循環利用。然而,2013年后北京市制定了水環境治理三年行動計劃以及一些相關產業調整:中心城區再新增五座再生水廠,污泥量大幅增加;為治理霧霾,現有電廠由燃煤改為天然氣,余熱利用情況發生變化,且蒸汽價格大幅提高(原65元/噸計,后267元/噸);北京市產業升級政策,對現有水泥行業的影響。
結合以上因素,北京市污泥處理處置開創了新思路,目標轉向熱水解+厭氧消化,提出了污泥熱水解—厭氧消化—深度脫水—土地利用的新的技術路線。優勢如下:污泥穩定,且熱水解消化池容小,能解決建設用地的問題。工藝方面:調整熱干化為深度脫水,其余維持原工藝路線。
作者:黃鷗,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總工。
一、北京市污水廠污泥泥質北京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特性主要表現為:
(1)營養物質豐富。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氮、磷、鉀和有機質含量分別為3.1%、1.9%、4200mg/kg和55%~62%;郊區污泥氮、磷、鉀和有機質含量分別為4.4%、2.6%、740mg/kg和50%~54%。
(2)有較高的熱值。以中心城區污泥為例,干基熱值可達到11760kJ/kg,相當于0.47kg標準煤(熱值25200kJ/kg)。
(3)重金屬含量符合標準要求。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重金屬指標已滿足現行資源化利用標準GB/T24600-2009《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土地改良用泥質》、GB/T23486-2009《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和CJ/T309-2009(B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農用泥質標準》要求。
郊區污水處理廠污泥重金屬指標基本符合標準要求,僅個別污水處理廠污泥存在局部時段超標。隨著北京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可以預計污泥的重金屬含量將持續降低并達到標準要求。
(4)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目前常規污泥處理工藝中,糞大腸菌群值超過資源化利用標準的要求。
根據對北京市污泥特性的分析,現況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后可以有廣泛的途徑,如:采用土地利用方式可實現有機養分的資源化利用;采用厭氧消化方式可實現污泥穩定和沼氣利用。
二、原污泥處置總體思路(2008年—2012年)
按照建設“科技北京、綠色北京、人文北京”的發展戰略,綜合考慮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土地資源緊缺的特點,本市污泥處置應堅持“因地制宜、技術多元、循環利用”的原則,中心區以干化、協同焚燒為主,郊區以堆肥為主,實現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和循環利用。
中心城區就近利用熱電廠和水泥廠余熱資源,通過干化和焚燒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污泥的資源化循環利用和徹底處置。郊區結合土地改良的需要,主要采用堆肥方式,通過沙荒地改造和林地施肥等處置。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