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周的運行表明,3號常減壓裝置運行狀況良好,航煤加氫裝置保持119噸/時滿負荷運行,原油加工量保持25000噸/日。新的流程在保證高附加航煤值產量、質量的同時,解決了制約做大加工總量的瓶頸難題,還取得了物耗能耗雙降的意外收獲。
3號常減壓裝置和航煤加氫裝置是天津石化航煤生產的上下工序“兩兄弟”。4月初,3號常減壓裝置身體“有恙”,要保證航煤產品質量,航煤加氫裝置需要大幅降低裝置負荷,而增產航煤是天津石化優化創效的主攻目標之一。面對兩難選擇,天津石化在保證裝置整體物料平衡的前提下打破常規,創新流程優化運行,雖然歷經失敗但終成正果。
天津石化進入“四年一修”運行末期,年加工量1000萬噸的3號常減壓裝置出現了常一線汽提塔汽相線不暢的癥狀,而且情況日趨嚴重,該情況按照整體計劃安排需大修時才能處理解決。
3號常減壓裝置的異常對天津石化生產經營造成重大考驗。4月初加工性質較輕的巴士拉和福蒂斯原油,3號常減壓裝置航煤產量高時可達到120噸/時,隨著堵塞情況的加劇,而外送罐區航煤在26-27噸/時出裝置溫度即達工藝操作上限。
作為航煤生產的主力軍,3號常減壓裝置的“告病”,造成航煤加氫裝置降量運行,不僅減少了航煤產量,還間接使得柴油產量陡增,影響原油加工量的提高。這與該公司今年“三增一減”,即增產汽油、航煤和低凝柴油,壓減柴油總量的增效目標相悖。
面對裝置生產出現的困難,以及整體物料平衡的難題,天津石化煉油部以裝置現場為根本,圍繞生產瓶頸展開優化攻關,在先后兩次失敗的情況下總結經驗教訓,最終打破常規,利用多條閑置流程“混搭替代”,形成新的優化運行方式。
新方式克服了3號常減壓裝置外送罐區溫度高、罐區付油量太低等難題,成功將“替補隊員”2號常減壓裝置優質航煤料,與3號常減壓裝置等量代換,直供航煤加氫裝置,保證航煤加氫裝置吃飽吃好,量不減、質不降。
這一新流程不僅回避了之前遇到的各種難題,而且優化了煉油裝置整體物料平衡,同時停航煤加氫罐區原料泵、3號常減壓裝置航煤冷卻器,從而減少了相應的物耗和能耗。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