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推進煤電超低排放工作,亟需建立一套針對技術路線選擇、性能測試、竣工驗收、效果評估的反映性價比的科學評價體系。”在近日由中國電力科技網組織召開的 “首屆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技術交流會”上,中國電力科技網CEO魏毓璞向記者表示。
“超低排放”是一項事關生態文明的戰略行動,在上述會議主席、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徐錠明看來,應該統籌利用信息時代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系統深度地做好各個環節的診斷、總結、評估,放在能源革命乃至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宏大時代背景中去考量。
協同治理亟需大力推進
“目前有些超低排放項目沒有充分考慮各設備間的協同工作效應。如濕法脫硫系統在設計時往往忽視其協同除塵效果。”中國環保產業協會電除塵委員會副秘書長酈建國在上述會議上表示。
據了解,我國濕法脫硫系統(設計)除塵效率一般按50%考慮。由于除霧器等性能問題使濕法脫硫裝置石膏漿液帶出,造成濕法脫硫系統協同除塵效果降低,特別是低濃度煙塵情況下除塵效率低于50%,甚至發生煙塵濃度出口大于入口的情況。
在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張濱渭看來,目前煤電煙氣污染物治理一般都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設備協同完成。
“如果未充分考慮環保設備之間對污染物控制的影響,改造設計偏差較大,造成投資過大,或達不到改造目標,或重復改造。”張濱渭建議,應該大力推進超低排放一體化可行性研究,即從煤的入爐、爐內燃燒、SCR脫硝、煙氣冷卻器、電除塵(電袋除塵)、風機、脫硫塔、除霧器、濕式電除塵到煙囪形成的一個整體進行可行性研究。
“某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改造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塵排放滿足超低排放要求,但未考慮協同治理,結果測試三氧化硫排放濃度在100毫克/立方米以上。”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龍輝在上述會議上談道:“部分項目急于實現超低排放改造,因此將各種技術堆積在一起,雖然改造后滿足超低排放要求,但投資運行成本過高,且煙氣治理部分能耗較高,廠用電率的提高無疑使全廠供電煤耗增加。”在龍輝看來,超低排放應該從整個電廠系統設計的角度考慮燃煤電廠煙氣的治理,充分研究煙氣中煙塵、氮氧化物、硫化物、汞等污染物、各脫除工藝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物理和化學過程。
據華能南京金陵發電有限公司朱海峰介紹,該公司采用了華能國際煙氣協同治理技術并取得了全面成功,尤其1號機組(2014年度國家能源局煤電機組環保改造示范項目)已連續運行400天的實踐證明,該技術具有投資少、系統簡單、占地小、施工工期短、運行可靠的特點,是一種適應環保形勢新常態、經濟實用并可推廣的煙氣治理技術。
在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時必須充分考慮節能,而進行節能改造時也必須考慮超低排放要求。在上述會議上,相關專家表示,應該進行電廠超低排放、節能改造一體化研究,在滿足超低排放要求的前提下,達到最佳的節能效果。
濕式電除塵需要重新審視
“濫用”、“一窩蜂而起”這是龍輝在上述會議上對當前濕式電除塵器的點評。據龍輝介紹,國內燃煤電廠投運的濕式電除塵器已經遠遠超過美國、日本運行的濕式電除塵器數量,但我們對濕式電除塵器的應用條件,對濕式電除塵器在環保技術路線中的應用是模糊的。
“濕式電除塵器在國內燃煤機組有一窩蜂而起的現象,各種技術均有表現的空間,我們的建議是適量開展,不斷總結。特別應注意濕式電除塵器要解決什么樣的排放問題,并且要解決濕式電除塵器帶來的廢水量、腐蝕嚴重、材料選擇困難等問題。”龍輝表示。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