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薄薄的金屬片,上面有無數看不見的“小鏡子”,兩端有導線與測量儀相連。4月8日,在位于深圳前海的辦公室里,深圳中科傳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朱佳佳拿起一款模型,向記者介紹傳感器。
“傳感器就好像人的五官,能感受到信息,并把它轉化其他形式的信息輸出,回傳至后方。”朱佳佳說。
作為物聯網的核心,傳感器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作為一家填補傳感技術空白的企業,中科傳感在朱佳佳的帶領下,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自主研發調制解調核心部件
中科傳感注冊于2015年3月,是一家相當“年輕”的企業。朱佳佳卻是一位資歷深厚的工程師。“創業之前,我只有過一份工作。”從湖南科技大學畢業后,他就進入了廣東省中山市一家外資企業工作。
從程序員做起,到部門經理、分公司經理,再到集團副總裁,朱佳佳在這家企業整整待了十一年。2011年,他決定自己創業。“想嘗試自己做些事情,而不是一輩子給人打工。”
很快,朱佳佳就拉上了三四位和他一樣的資深工程師,成立自己的企業。基于之前的經驗和積累,他們瞄準光纖通訊類產品。不久后,一個偶然的項目改變了朱佳佳的想法。
當時,朱佳佳的企業參與一個檢測深圳地鐵水泥構件抗振動能力、穩定性的項目。該項目采用光纖傳感器進行數據測量和分析。
“那時要向國外購買很多器件,一套系統做下來,成本就要100多萬元。”朱佳佳說,我國的光纖傳感起步于1997年,但在2013年以前,所有的核心部件都被國外壟斷。“光纖傳感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在這個領域,我國還存在很多空白。”
看到了這個缺口和商機,雖然沒有經驗,朱佳佳還是決定進入光纖傳感領域。“一定要攻克一個核心技術。”本著這樣的信念,朱佳佳開始了四年漫長的研發。
買模塊、測試系統、反復試驗,光纖傳感項目每年的投入都在百萬以上。而前期沒有產品,沒有營收,也沒有風險投資。朱佳佳只得用公司原有光纖通訊產品的利潤,維持這個新項目的發展。
苦苦支撐了近四年后,公司終于迎來了曙光。2014年,朱佳佳和團隊在工業級調制解調核心部件上取得了技術突破,擁有了國內首個該部件的自主知識產權。
不久,光纖傳感項目從原來的公司獨立,朱佳佳的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注冊了中科傳感。成立一年時間,公司估值已經近1億元。
填補核電領域光纖傳感技術空白
目前,中科傳感的光纖傳感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在大亞灣核電站,測量、監控廢水溫度等重要指標。這也是國內首次將光纖傳感應用在工業級核電領域。
“核電站有高輻射,自然無法進行人工測量,就連電傳感在輻射環境下也不能準確工作。”朱佳佳說,光纖傳感能夠不受核輻射影響,靠近甚至深入探測區域,精準獲得測量數據。“中科傳感的這一突破,結束了我國核電級別光纖傳感技術的空白。”
“就像是用手電筒,對著鏡子照射,根據反射回來的光的不同特征,就可以分析出被測區域的情況。”朱佳佳解釋,光纖傳感的原理,是將光投射在被測區域,再經“鏡子”反射回來。
接觸不同環境的光,返回時就會有不同強度、波長、頻率等。再利用調制解調系統,對這些物理量進行分析、解碼,就能得出測量數據。朱佳佳說:“調制解調,就相當于感官信息傳回之后,大腦簡單思考的過程。”
“探測、傳輸和控制是光纖傳感系統的三大部分。在前兩個領域,國內不乏技術優秀的企業,但是在核心的調制解調控制上,我們擁有絕對優勢。”朱佳佳說。
擁有60公里的傳輸距離,千分之一納米的精度、萬分之一納米的分辨率,相比傳統的電傳感,光波傳輸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此外,光纖傳感運用石英玻璃這種“光纖維”材料。它本身不帶電,具有體積小、質量輕、抗電磁干擾、抗輻射等良好性能。“我們的系統可以在-20℃至70℃之間正常工作,能夠應用在易燃、易爆、高輻射等極端惡劣的環境中。”朱佳佳說。
“及時探測沉降、振動異常,保持橋梁的安全性,都是光纖傳感能做的。”朱佳佳介紹,除了核電,中科傳感的光纖傳感技術還應用在橋梁路基等工業級別的測量中。深圳光明新區渣土受納場特別重大滑坡事故后,邊坡安全問題也受到重視。目前,龍崗、寶安就應用中科傳感的技術,監測邊坡狀態,防范滑坡危險。
中科傳感的客戶涵蓋土木工程、軍方、航天、能源等多個領域。截至目前,公司已經與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大型系統集成商達成合作關系。
紅薯比別人烤得好吃就是本事
掌握了自主核心技術,中科傳感配合不同層次的需求,調整產品形態。一邊可以做出高規格的產品,滿足核電級別的需求;另一邊也可以簡化配置,把價格壓到千元級別,為民用中小企業降低成本。“要么比別人做得好,要么比別人便宜得多。”朱佳佳說。
最早的時候,中科傳也研制過光纖陀螺。雖然也成功了,但只能比國外便宜10%-15%,性能差異不大。“沒有革命性的價格或指標,技術就沒有意義。”于是,朱佳佳毫不遲疑地放棄了。
“現在我們一個系統的價格,比國外一個模塊還便宜。”朱佳佳說,目前,中科傳感一套光纖傳感系統的價格,甚至只有國外的二十分之一。這為國內的應用領域節約了大量成本。
十多年的積累、四年的辛苦鉆研,讓朱佳佳對這項技術充滿自信。“我們的產品經常會賣給競爭對手。”他說,只要核心技術過硬,哪怕是同行,除了向他們購買,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他們買去、拆開,馬上就能學會,這算什么核心技術?”
僅用四年時間,就取得了國內十數年來未完成的技術突破,朱佳佳認為,他們靠的就是“專注”。
成立至今,朱佳佳的團隊只有不到20人,幾乎都是資深技術研發人員。除了研發,團隊“兩耳不聞窗外事”:沒有銷售,生產則是分包給各個環節的供應商。最近為了籌備上市,朱佳佳才不得不計劃在外招聘財務總監。“我們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哪怕是賣紅薯,你烤得比別人都好吃,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朱佳佳說。只專注一個領域,專攻領域內的一個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做到極致,讓別人短時間內難以模仿和超越。這就是中科傳感的制勝之道。
“未來,我們也不打算擴張。”朱佳佳說,也許直到上市,公司都不會超過20個人,并且將始終專注于光纖傳感技術的深入探索和研發。(完)
標簽:光纖傳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