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深圳十三五規劃:推進大唐寶昌等電廠擴建工程 加快燃氣熱電冷聯供及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

作者: 2016年04月13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近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綱要指出,加大能源保障重大工程建設,推進大唐寶昌電廠和京能鈺湖電廠擴建,加快華電坪山等燃氣熱電冷聯供及分布式能源項目建

近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綱要指出,加大能源保障重大工程建設,推進大唐寶昌電廠和京能鈺湖電廠擴建,加快華電坪山等燃氣熱電冷聯供及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建成深圳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滇西北至廣東±800KV特高壓直流深圳段、禎州站至現代站等輸電線路,規劃新建 500KV 現代站、東方站、坪山站等輸變電工程。在光明新區試點簡化電壓等級序列,在前海、國際低碳城試點建設智能電網;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理,加快東部環保電廠、老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工程、媽灣城市能源生態園建設,開展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及回收、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等試點。具體內容如下:

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前言:“十二五”期間,深圳繼續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在繼承中創新、發展中突破,率先走出一條質量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之路,為經濟特區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深圳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記使命、勇于擔當,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積極踐行“三個定位、兩個率先”,不斷增創新優勢、邁上新臺階,勇當“四個全面”排頭兵。

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根據《中共深圳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是指導未來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是編制和實施各區(新區)規劃、專項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基本依據,對于深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

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圳堅持質量引領、創新驅動,實現了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圳要率先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有效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和風險挑戰,以特區的擔當踐行國家戰略,以特區的作為服務發展大局,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發展。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十二五”時期,深圳勇于實踐、善于創新,在質量引領、創新驅動、改革開放中奮力拼搏、砥礪前行,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邁向“四個全面”新征程打下堅實基礎。

一、主動創新發展理念,經濟發展邁入質量時代

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形勢,始終堅持深圳質量深圳標準,經濟發展呈現出速度穩、結構優、動力強、效益好、消耗少的良好態勢。經濟規模和質量效益同步提升,2015年本市生產總值超過 1.75萬億元,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規劃 1.5 萬億元的目標,進出口總額 4425.5 億美元,出口總額實現二十三連冠。人均 GDP 達到 15.8 萬元,每平方公里產出 GDP、財政收入均居全國大城市首位,萬元 GDP能耗3和水耗分別累計下降 19.5%和 43%,以更少的資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環境成本支撐了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成為首個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

二、率先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驅動成為經濟發展主引擎

深入實施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獲批成為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向引領式創新和全面創新邁進,三次位居福布斯中國大陸創新城市榜首。全社會研發投入占 GDP比重達 4.05%,規模實現五年翻番。國家、省和市級創新載體達 1283家,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國家基因庫、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使用,光啟研究院、華大基因等新型研究機構快速發展。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加速集聚,引進“孔雀計劃”創新團隊63個。創新成果不斷涌現,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 5萬件,連續十二年居全國首位,第四代移動通信、基因測序、超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技術水平居全球前列。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國家技術轉移南方中心落戶深圳,國家科技金融試點城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柴火空間等一批眾創空間蓬勃發展,高交會、IT 領袖峰會、BT 領袖峰會等成為促進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氛圍更加濃厚。

三、超前布局梯次型現代產業體系,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實質性突破

堅持產業升級和區域轉型并舉,梯次型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17.4%,占 GDP比重提高到 40%,成為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最大、集聚性最強的城市。未來產業超前布局,不斷創造新的優質產業增量。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中心地位不斷鞏固,總部經濟影響力持續擴大,服務業占 GDP 比重達 58.8%,4 家本土企業進入世界 500 強。優勢傳統產業加速向價值鏈高端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價值含量和競爭力顯著提高,五年淘汰轉型低端企業超 1.7萬家。產業集聚輻射能力明顯增強,15個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加快,23 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集聚區成為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四、著力打造改革開放新平臺,重點領域改革和全方位開放取得重大進展

主動承接國家、省 242項改革任務,重點領域改革實現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引領性制度成果。深入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調整審批事項 253項。率先啟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公務員分類管理和聘任制、投融資體制、土地管理制度、國資國企、社會組織等改革取得重要進展。連續兩屆榮獲“中國法治政府獎”,率先啟動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法官檢察官職業化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前海戰略平臺開發開放步伐加快,22 條先行先試政策順利落地,深港合作、基礎設施建設、制度創新、產業發展全面推進。開放型經濟水平持續提升,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掛牌。粵港澳大灣區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制定實施發展灣區經濟、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的若干意見。深莞惠與河源、汕尾“3+2”經濟圈合作加快,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提速,援疆援藏、對口幫扶貴州四川以及省內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取得新成效。獲 2014 年度珠三角“九年大跨越”考核全省第一。

五、全面實施重大民生建設工程,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高

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民生領域投入力度加大,實施 12 項重大民生工程,九大類重點民生領域財政支出 6734 億元,年均增長 29.7%。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新增中小學學位 13.2 萬個,普惠性幼兒園達 825 所,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成招生,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等一批特色學院建設加快,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山大學•深圳獲批建設。醫療衛生事業邁出新步伐,實施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投入運營,三級醫院從 9家增至 25家,三甲醫院從 3家增至 10家,病床數從2.3 萬張增至 3.7 萬張,新增執業醫生 6900 名。文體事業取得新進步,被授予“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稱號,四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成功舉辦第 26 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我市設立高等教育創新中心。社會保障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工資標準、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均居全國領先水平,新增安排保障性住房 24萬套、養老床位 4762張。社會治理能力不斷增強,深入開展“平安深圳”專項活動,實施“風景林工程”和“織網工程”,社會組織超過 10000 家,注冊志愿者 120.9萬人。國防動員工作取得新成效,連續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六、深入推進特區一體化建設,城市功能和生態環境實現雙優化

實施兩輪特區一體化三年計劃,原特區外投資五年累計超過 8899億元,占全市總投資 70%以上,特區一體化水平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深圳機場第二跑道、T3航站樓、廣深客運專線、廈深鐵路、深圳北站、福田火車站、坪山站等重大基礎設施投入使用,地鐵日均客運量超過300萬人次,位居國內各大城市第四位,沿江高速、博深高速、新彩通道等建成通車。資源能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西氣東輸二線正式供氣,嶺澳核電二期投入商業運行,清林徑引水、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抽水蓄能電站等進展順利。推進大氣環境、水環境和綠化美化三大工程,2015年PM2.5年均濃度降至29.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內地副省級以上城市最優;新建污水管網 1402公里,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 17座,污水日處理能力由 266.5 萬噸提高到 479.5 萬噸;建成 2400 公里綠道,總長和密度居珠三角城市首位。節能減排指標均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低碳發展持續推進,碳排放權交易成交額居全國第二,國際低碳城成為中歐可持續城鎮化合作旗艦項目。東部灣區(鹽田區、大鵬新區)列入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