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是“很大的政治”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指出:“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那污染又會是一種什么情況?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經濟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強烈的不滿情緒上來了,那是什么形勢?所以,我們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這段重要論述從政治的高度分析和認識我國的發展戰略,直指生態文明建設的要害。
什么是政治?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2月31日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任何政黨的前途和命運最終都取決于人心向背,中國共產黨也不例外。黨要鞏固執政地位,就必須夯實執政基礎,而最牢固的基礎,就是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就是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為此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十年動亂結束后,人民熱切盼望在“站起來”的同時能夠“富起來”,黨順應人民的呼聲,開始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偉大歷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進一步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信任。
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黨同樣要以人民的愿望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在就任黨的總書記后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同志飽含深情地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段話中,把“更優美的環境”列為黨的奮斗目標,揭示了今天我們黨要鞏固執政之基,就必須實現人民對優美環境的愿望這一樸素而深刻的道理。
2013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再也不能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一定要把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態環境指標很差,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表面成績再好看也不行,不說一票否決,但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權重。”四個月后他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再次指出:“要給你們去掉緊箍咒,生產總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作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反過來,如果就是簡單為了生產總值,但生態環境問題越演越烈,或者說面貌依舊,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種評價了。”各級領導干部都必須牢記總書記的要求,切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真正轉變發展理念,永遠把民心挺在前面,下決心走綠色發展之路。
沒有美麗中國就沒有富強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賀信中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中國夢,不僅是富強中國夢,也是美麗中國夢。而且從我國的國情來看,沒有美麗中國,就很難有富強中國,因為資源與環境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短板”。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們在經濟總量上登上了世界“領獎臺”,但是我們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與環境的代價。我們的“財富之母”土地,污染總超標率達16%,水土流失嚴重;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在全國100多個按新的空氣質量標準監測的城市中,達標比例不到10%。這種狀況不能不使人對民族振興的未來感到憂慮。
標簽:綠色發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