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造假問題一直困擾著環保管理工作者,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拉鋸戰中,各地紛紛使出奇招。有的與公安機關聯手打擊,有的加大處罰力度,但頂風作案者仍不在少數。
在信息化建設大行其道的今天,技術能否貢獻一份力量?遼寧省環保廳用技術手段治“技術病”,探索建設了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動態管控系統,環境信息化工作者利用技術打了一場不見硝煙的造假反擊戰。
造假者主要采用哪些手法?
修改參數占比最高,采樣管路作弊次之
在國家環境信息與統計能力建設項目的帶動下,遼寧省已有自動監控設備1613套,實時監控企業301家,建成了15個環境監控中心系統,實現了國控企業全覆蓋。
佳績的背后也暗藏隱患。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一定程度給企業戴上了“緊箍咒”,迫使很多企業改進排污設備,實現達標排放。排污單位要維持達標排放,每天都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和精力,這種出力出錢“不討好”的事讓部分排污單位開始玩起了“手段”。
現行的企業自動監測系統主要由自動監測設備、數據采集傳輸系統和監控中心三部分組成。其中自動監測設備由采樣、分析和數據處理(即工控機)3模塊組成。
“而弄虛作假也恰恰出現在3個模塊上。”何軍說,“其中工控機的作假和數據采集系統作假,都是通過儀器修改參數的方式進行的,這種方式操作簡單,易恢復,難取證,是主要的數據造假方式。”
另一種是對采樣系統作假,如將探頭入口堵塞,改變采樣探頭放入煙道的位置等,這種方式成本高,難度大,容易被查處,目前排污企業較少采用這種作假方式。
據初步統計,通過修改參數的方式大約占弄虛作假的85%,管路作假約占15%。對于廢水污染源,管路作假相對簡單一些,所占比例約為30%,參數造假約占70%。
“盡管遼寧省環境監控中心已加大了查處力度,但僅依靠人工巡查比對的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何軍表示。
抓賊,怎么找對工具?
數據修正因子成為利器
這也成了何軍的一塊心病,經過多方“求醫問診”,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動態管控系統的方案逐漸明晰起來。
“這一系統可以屏蔽80%左右的參數修改造假行為。”合作軟件開發商沈陽灝金環??萍加邢薰镜募夹g人員說,這對于整治造假行為中占絕大多數的參數造假,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
動態管控系統到底靠什么發現參數造假呢?
據了解,動態管控系統新增加了自動監測設備運行狀態、設備運算過程中用到的儀器關鍵參數、監測設備的報警狀態和遠程反控等功能。
比如,以往對廢棄的監測數據只有SO2、NOx、煙塵濃度等,管控系統則增加各參數的量程、斜率、截距等儀器參數,增加了校準濃度、標定濃度、校準時間、標定時間等運行參數,以及儀器的連接狀態、工作狀態、故障狀態等。
標簽:
相關資訊